当前位置:高级中学思想政治题库>学科知识(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法律是公民权利的保护神,“不侵犯权利”是社会宽容的底线。这种权利,如霍姆斯所言:就好比我可以挥动拳头,但是绝不能碰到另一个人的鼻子。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C.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D.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问题:

[单选] 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法律监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被提及。强化法律监督有利于()①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促进法治政府建设②扩大检察机关监督权,推进法治中国建设③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廉政政府建设④确保各机关平等地位,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③。

问题:

[单选] 2013年6月17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开幕会。会议期间,与会政协委员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课题,提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可见,人民政协()①代表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③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④作为参政党切实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①②。①④。②③。③④。

问题:

[单选] 2013年7月5日,中俄“海上联合-2013”军演在日本海彼得大帝湾附近海空域举行,目的是深化两军在训练领域的合作,提高军事行动协调能力,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这表明()①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②我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军事结盟③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④恐怖主义是和平与发展的最大障碍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问题:

[单选] 201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4月4日(农历三月十四)在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举行。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而每一次的黄帝陵祭祀都在规模、礼仪、供品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经济、农业、政治、军事、生活习俗。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继承了崇拜圣哲的“礼治”文化传统,同时壮大了祭祀规模,每年的祭祀都有上万人参加,包括大陆人士、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侨等。这表明()①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③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

问题:

[单选] 黄帝陵祭祀具有丰富的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下列关于黄帝陵祭祀的文化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的评述中,正确的是()①作为一种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②对研究中华文化发展脉络、探索中华文化之源有独特作用③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④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深刻影响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问题:

[单选] 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关注,由网友发起的“光盘行动”引发了公众的热烈响应。大家纷纷加入这一行动,争做节约达人,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由此可见()①媒体应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自觉抵制反映社会消极面的文化产品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文化产品能够给人们以正义的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②③。B.①③。C.③④。D.②④。

问题:

[单选] 随着经济的发展,微博作为一种便捷的宣传工具和即时通信工具,被人们广泛运用,微政务、微公益、微商业、微社交、微监督等应运而生。这些“水滴石穿”的力量,已经或正在改变着网络话语环境甚至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这说明()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④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①②。②③。①④。③④。

问题:

[单选] 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社会的道德感。那些“小人物”令人感动的生活状况、道德行为等,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由此而得到的感动是最真切、最可接近的,而其中蕴含的人性力量又是人人都可以真正汲取的。这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①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②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在行动③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问题:

[单选]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原始文明是人类被动接受自然的阶段,对自然没有伤害;农业文明是人类对自然初步开发的阶段,对自然伤害很小,自然基本可以自行修复;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征服、改造自然的阶段,对自然造成的破坏,许多方面已难以修复。这表明()①自然界是按其固有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②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③顺应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