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明代后期,意大利人利玛窦从岭南北上京师时看到客商往来情形:“旅客骑马或乘轿越岭,商货用驮兽或挑天运送,他们好像是不计其数,队伍每天不绝于途,黄金就这样被送来了。”这表明当时()

A.岭南货币经济发达。B.商税成为政府财政倚重。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岭南地区商帮普遍兴起。

问题:

[单选] 北宋真宗在位期间,宰相王旦曾言,都城开封“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南宋高宗在位时,临安府有“珠子行人姓任者”,“其珠铺珠子,约十余万缗”。这在—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

A.商业环境相对宽松。B.已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商业经济成为主流。D.政府重商政策已初见成效。

问题:

[单选] 有众多史学家批评以桑弘羊为代表的国家管制经济思想,但是在统治者的政策实践中,却一直是以干涉主义经济政策为取向。《历代制度详说》中也指出,“白桑弘羊既开利孔之后,虽有贤君良相,多是因循不能变。”导致“因循不能变”的主要原因是()

A.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B.保障了百姓生产生活稳定。C.保证了官营产品垄断市场。D.顺应了重农抑商政策需要。

问题:

[单选] 商周“工商食官”,春秋战国自由商人崛起,秦汉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隋唐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宋元坊市界限的打破与营业时间限制的突破、纸币的产生,明清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

A.发展水平世界领先。B.发展过程极为艰难。C.发展阶段特征明显。D.抑商政策制约发展。

问题:

[单选] 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

A.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B.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C.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D.明清商帮势力强大。

问题:

[单选] 《史记·货殖列传》曰:“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在作者看来,当时()

A.形成重义轻利思想。B.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没有实行。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追求财富改善民生应受到鼓励。

问题:

[单选] 在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逐步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是()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B.政府对民生予以密切关注。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D.城乡生活方式融合的推动。

问题:

[单选] 白居易《新乐府》中的《盐商妇》有如下描述:“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材料中白居易所描述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唐中央政府财政十分困难。B.盐铁尚书执行政策不力。C.州县的盐利比中央政府少。D.州县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问题:

[单选] 在中国古代,商业空前繁荣,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东欧和北非地区是在()

A.汉代。B.唐代。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问题:

[单选] 乾隆年间,“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用银三四十万至四五十万不等;至于广(今广东地区,下同)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少亦不下八九十万两;此外苏杭„„商人贩入广省尚不知凡几”。这表明()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②广东商人比福建商人资金雄厚③苏杭是丝织品的主要产地④对外贸易使广东商人生意兴隆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