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这是因为()

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的传说有一定真实性。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该遗址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的存在。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

问题:

[单选] 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B.一•二八事变以前。C.西安事变前后。D.八一三事变以后。

问题:

[单选]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问题:

[单选] 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③④。①③④。②③④。①②③④。

问题:

[单选]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问题:

[单选]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问题:

[单选]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问题:

[单选]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问题:

[单选]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问题:

[单选] 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章太炎。陈独秀、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