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罗马法精神》中说:“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意在说明()

A.罗马人完全依靠法律征服了世界。B.法律最终带来了罗马疆域的扩大。C.完善的法律是国家稳定繁荣的基础。D.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订产生了深远影响。

问题:

[单选] 在中国古代确立了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而维系这种制度得以延续的纽带是()

A.以专制王权为标志的封建政治体制。B.以地主为土地私有为特征的经济关系。C.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封建伦理观念。D.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问题:

[单选]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科举考等,悉照旧制,乃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既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问题:

[单选] 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

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

问题:

[单选] 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问题:

[单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一张布雷顿深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问题:

[单选] 在近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的是()

A.反法同盟战争。B.普法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问题:

[单选] 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

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问题:

[单选] 某学生要完成一篇有关二战人物的作业,在搜集史料。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斯大林传》。《大独裁者》(电影)。《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二次大战三巨头》。

问题:

[单选] ①90年前的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③书目共产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