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毛泽东在一封信中写道:“鞍钢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第七号高炉的提前完成建设工程并开始生产,是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我向参加这项工程的全体职工、公司全体职工和帮助鞍山建设事业的全体苏联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深切的感谢。„„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发挥你们的智慧和力量,争取更大的成就。”这封信的背景是()

A.1963年开始“三五”计划。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效。C.“一五”计划的实施。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问题:

[单选] 1958年北戴河会议把农村出现的打破社界、乡界的“大协作”“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说成是共产主义的、群众性的行动,并加以肯定。还提出建立规模较大的工农商学兵合一的、乡社合一的、集体化程度更高的社会组织。这导致了()

A.农村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出现。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出现。C.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D.现代化工业和农业的建立。

问题:

[单选] 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年度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主要得益于()

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D.中国已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问题:

[单选] 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点火”最有可能是指()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落实对外开放的决策。贯彻对内改革的决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问题:

[单选]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问题:

[单选] 新中国制定的第一个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此规划制定的背景有()①三大改造的进行②一五计划的完成③国民经济的恢复④导弹氢弹研制成功

A.①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

问题:

[单选] 英国人约翰·濮兰德曾在长时间近距离观察晚清政治运作后总结说:“官僚统治集团准备丢弃金钱和土地,除了代表显贵们社会等级的傲慢自大之外,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丢弃。”这反映出清政府()

A.在国际上努力显示其强大地位。B.坚持“以夷制夷”的外交方针。C.“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形象。D.有意改善底层人民的生存条件。

问题:

[单选] 黎元洪在1916年6月就任大总统的宣言如下:“现在时局艰难,补救之方,以遵守法律为主。元洪谨本前大总统救国救民之意,继任职务。嗣后一切设施,自应谨遵法律办理。惟元洪武人,法律知识较浅,尚望诸公同心协力,匡我不逮,无任感盼。”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法律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民国初期中国政局分裂动荡。C.黎元洪是法律的积极拥护者。D.民主共和观念完全深入人心。

问题:

[单选] 1934年11月,天津《益世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个匪区农况变迁之描述》的报道:“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该“匪区”应该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B.日本占领区。C.陕甘宁边区。D.解放区。

问题:

[单选] 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的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立论。这种现象深刻反映出()

A.民主革命思想成为潮流。B.西方法制精神影响重大。C.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D.反满民族情绪日益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