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有学者在评论欧洲某一时期历史时,使用了“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20世纪的()
A.30年代后期。B.40年代中期。C.60年代中期。D.70年代初期。
问题:
[单选] 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A.表明了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问题:
[单选] 1950年6月到1953年底,美国的“特需”采购为日本带来约23亿美元。丰田会社的社长后来回忆说:“这些订单救了丰田的命,我既为我的公司感到高兴,又对我欣喜于别国的战争而怀有罪恶感。”这场“别国的战争”指的是()
A.朝鲜战争。B.越南战争。C.第二次世界大战。D.美苏战争。
问题:
[单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提出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提出要“增加其政治大国的份量”,这体现出()
A.两极格局被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取代。B.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出现。C.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问题:
[单选]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大国力量保持均衡。B.群雄并起。C.“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问题:
[单选]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趋向单极化。B.当前,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C.“一超多强”是两极格局瓦解后向多极化推进的过渡形式。D.鉴于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美国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计划。
问题:
[单选] 2011年,利比亚政府军与反政府军的斗争不断,局势日趋紧张。一些国家的侨民纷纷撤出,西方国家也趁机插手。下列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霸权主义是造成利比亚局势紧张的根源。B.国际恐怖主义是动荡的罪魁祸首。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D.和平与动荡并存是当今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问题:
[单选]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再次较量”“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问题:
[单选]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问题:
[单选] “我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谈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说这段话主要基于()
A.越南战争结束。B.中苏关系恶化。C.美国实力下降。D.中日正式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