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713年伊斯兰帝国大使到访,拒绝向中国皇帝行跪拜礼,中国皇帝也放弃了这项礼仪的要求。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当时中国()

A.迫于伊斯兰国家的压力而让步。B.害怕引发外交冲突。C.因国家积贫积弱而妥协退让。D.因国力强盛而自信宽容。

问题:

[单选] 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问题:

[单选] 日本学者内藤乾吉认为:“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而是综合天子和贵族意志实行的贵族政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形成了最高统治者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B.这种观点是基于唐代皇权与三省分权的关系而言。C.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已基本解决。

问题:

[单选] 唐朝的中央机构为三省六部。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中书省——草诏。B.门下省——执行。C.尚书省——审议。D.枢密院——军事。

问题:

[单选] 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

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

问题:

[单选] 西汉政论家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当时的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腰),一指(手指)之大几如股(大腿),平居不可屈伸”,如果再发展下去,“失之不治,必为痼疾”。材料中贾谊()

A.分析了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B.指出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紧迫性。C.论述了解决王国问题的根本举措。D.运用儒、法两家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问题:

[单选] 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下列各项为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设置节度使。C.增设三司使。D.实行行省制。

问题:

[单选] 讼师,指古代中国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的人。《唐律·斗讼》规定:“诸为人作辞蝶,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宋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衙门每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由此可见,讼师()

A.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民间侠士。B.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司法从业者。C.是政府部门专职司法的官吏。D.是崇尚外儒内法的科举落魄者。

问题:

[单选] 唐科举进士科就现实政治发问,学子易揣摩准备,难辨优劣弊端而改考诗赋,出题无尽。某人凭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一举高中。可见唐朝进士科考试()

A.注重智力测验心理测试。B.关注考生政治理论水平。C.很难选到德才兼备人才。D.重点关注社会风俗习惯。

问题:

[单选] 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人为的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局面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扩大统治区域。B.缓和蒙汉矛盾。C.加强控制地方。D.发展地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