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
[问答题]
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与同学追逐打闹,花钱无节制,甚至连放学回家的车费都要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
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问题:
[问答题]
陶行知任育才中学的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办公室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试用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分析上面的德育案例,具体说明哪些地方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问题:
[问答题]
有个学生,在老师上课板书时,常用两手食指敲打桌沿,发出“哒哒声”的响声。虽然有老师警告说查出来要处分,可总是禁而不绝。后来,一位音乐老师找到了这个学生。他怯生生地站在老师面前,等待批评和处分。出乎预料的是老师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笑着说:“你参加乐队打鼓好吗?”学生愣了,以为老师讽刺他,不敢答话。老师接着说:“学生乐队缺一名鼓手,我觉得你有条件当。但是,你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再敲桌子了,好吗?”学生点点头,泪水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后来,这个学生敲鼓进步很快,上课也不再敲桌沿了。
阅读上列案例材料,分析案例突出的德育原则。
问题:
[问答题]
不久前,阜成路中学的一场德育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德育课上播放剖腹产录像,几乎所有看到录像的学生都在课堂上失声痛哭——长期被忽视的现实被重新审视后,学生才第一次亲身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记者在现场采访的时候,看到一些学生流着眼泪后悔地反省:“以前我和妈妈吵架,她说生我的时候疼得直想死,我还不信,以为她在骗我。没想到生孩子真的这么不容易,我不该那样对我妈,以后回家我要天天帮她干活,不让她那么累。”“我也是剖腹产生下来的,可长这么大,我从来没孝敬过我妈,太不应该了,以后我再也不能在家当‘少爷’了。”……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悔悟引起了学校不少同龄人的共鸣,一些学生回家后特意为妈妈买了鲜花,有些学生还主动请缨每天帮妈妈洗碗。
请结合所学习的有关德育模式理论,分析该案例所体现的基本假设。
问题:
[问答题]
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训练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
(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
(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
(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
(4)社会生活的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
(5)国家生活礼节,如国旗、国歌的礼节等。
谈谈阅读这段材料之后,你认为对我国如何抓好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教育有哪些启示?
问题:
[问答题]
中学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为了玩球和看球赛,常常影响学习,有时还迟到,旷课,甚至几次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别的班学生发生)中突,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制定了队规,此后每天组织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
用德育原则分析以上案例。
问题:
[问答题]
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也不放过,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溺于互联网上紧张、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
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近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在每天的收发、检查作业、劳动值日的协调合作中,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网络知识。第三,俐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已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
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像变了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试以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问题:
[问答题]
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休学。
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问题:
[问答题] 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