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某男50岁,职业为动物饲养员。2年前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间断性服用甲氨蝶呤至今。半月前出现发热、头痛、全身出现广泛性皮疹,颈下、腋下淋巴结肿大,视物模糊,泪溢,眼前黑影飘动。一般维持治疗药量常是诱导强化治疗药量的()
A.1/6。1/5。1/4。1/3。1/2。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某男50岁,职业为动物饲养员。2年前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间断性服用甲氨蝶呤至今。半月前出现发热、头痛、全身出现广泛性皮疹,颈下、腋下淋巴结肿大,视物模糊,泪溢,眼前黑影飘动。本病大剂量联合用药的时间一般为()
A.2~4周。4~6周。6~8周。8~10周。10~12周。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某男50岁,职业为动物饲养员。2年前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间断性服用甲氨蝶呤至今。半月前出现发热、头痛、全身出现广泛性皮疹,颈下、腋下淋巴结肿大,视物模糊,泪溢,眼前黑影飘动。本病的预防措施有()
A.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不吃不熟的肉类生蛋等。勿与猫、狗等动物密切接触。防止猫类污染食物,引用水。以上都是。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女性,42岁。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2周就诊。体检:轻度贫血貌,肝肋下可及,脾肋下2cm,质中,无压痛。上述检查均阴性,病人仍然间日性发作,脾肋下4cm,质中,并出现口唇疱疹,下一步措施是()
A.骨髓培养。血清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伯氨喹诊断性治疗3d。乙胺嘧啶诊断性治疗3d。氯喹试验性治疗3d。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女性,42岁。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2周就诊。体检:轻度贫血貌,肝肋下可及,脾肋下2cm,质中,无压痛。怀疑为疟疾,通常首选辅助检查是()
A.血常规。厚滴血涂片。流行病学调查。骨髓穿刺涂片。血清间接荧光抗体测定。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女性,42岁。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2周就诊。体检:轻度贫血貌,肝肋下可及,脾肋下2cm,质中,无压痛。通过上述处理,症状消失,6个月后病人要献血,为防止献血传播疟疾,病人需服下列哪种药物()
A.乙胺嘧啶。青蒿素。伯氨喹。乙胺嘧啶加伯氨喹。氯喹。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男,28岁,农民。发热5d,伴皮肤出血点,于1993年11月某日由乡卫生院转入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体检:体温38℃,BP9.3/6.7kPa(70/50mmHg),颜面及眼眶有明显充血,球结膜水肿充血,腋下有条索状出血点,肾区有明显叩击痛,拟诊为流行性出血热。下列何项最有助于确立诊断()
A.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季节、地区及鼠类接触史。典型临床表现:头痛、眼眶痛、腰痛、酒醉貌及出血点。典型疾病分期: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典型血象及尿液检查改变:白细胞升高,血小板降低,有异常淋巴细胞,尿蛋白(+)。免疫学检查:出血热病毒抗体IgM阳性。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男,28岁,农民。发热5d,伴皮肤出血点,于1993年11月某日由乡卫生院转入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体检:体温38℃,BP9.3/6.7kPa(70/50mmHg),颜面及眼眶有明显充血,球结膜水肿充血,腋下有条索状出血点,肾区有明显叩击痛,拟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关于本病流行病学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农村型为黑线姬鼠,城市型为褐色家鼠。虫媒或动物源为主要传播媒介。人群普遍易感,尤多见于青壮年,感染后可获终身免疫。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是我国最常见类型。注射疫苗可预防本病发生。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男,28岁,农民。发热5d,伴皮肤出血点,于1993年11月某日由乡卫生院转入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体检:体温38℃,BP9.3/6.7kPa(70/50mmHg),颜面及眼眶有明显充血,球结膜水肿充血,腋下有条索状出血点,肾区有明显叩击痛,拟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已进入低血压期,下列哪项不是该期实验室发现()
A.白细胞升高,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降低。红细胞总数降低,血红蛋白降低。蛋白尿及管型尿。BUN12mmol/L.Cr200μmol/L。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女性,40岁,农民。因月经过多,妇科检查为子宫肌瘤,拟行手术切除,手术前因贫血输血400ml,10天后病人寒战、高热、头痛、大汗,热退后好转,隔天发作1次,血涂片找到疟原虫,12岁时曾患过疟疾。在进行抗疟治疗时,下列哪种药物无使用价值()
A.氯喹。伯氨喹。奎宁。磷酸咯萘啶。青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