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患者,女,37岁。月经量多,皮肤散在出血点。血象: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8×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30%,血小板5×109/L。骨髓片巨核细胞增多。应首先考虑的是()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缺铁性贫血。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
问题:
[单选] 患者发热,咽痛,皮肤黏膜出血1个月。查体:贫血面容,皮肤瘀斑,肝脾无肿大,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示有核细胞量少,幼红细胞,粒系细胞,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应首先考虑的是()
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
问题:
[单选] 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数持续低于()
5.0×109/L。4.0×109/L。3.0×109/L。1.5×109/L。0.5×109/L。
肝脏肿大。淋巴结肿大。胫骨压痛。脾脏肿大。皮肤及黏膜瘀点。
去除或纠正病因。使用抗贫血药物。刺激骨髓造血。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补充造血原料。
问题:
[单选]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贫血的分类下列哪项正确()
红细胞生成减少和造血功能障碍两大类。红细胞生成减少和红细胞破坏过多两大类。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三大类。造血原料不足、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破坏过多三大类。红细胞生成减少、失血、溶血三大类。
网织细胞。原血细胞。T细胞。B细胞。造血多能干细胞。
红细胞低于正常。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循环血容量较正常者减少。
血液。骨髓。脾。淋巴结及全身各部位的淋巴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以上均是。
问题:
[单选] 造血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血细胞量和质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应症状。肝脾淋巴结肿大。血浆成分发生病理性改变。以上均是。以上均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