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集反应。溶血反应。溶菌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变态反应。
问题:
[单选] 抗原抗体反应需要合适的温度才有利于二者结合,其范围一般为()
4~10℃。11~15℃。16~20℃。15~40℃。41~50℃。
问题:
[单选] 再次应答能迅速产生效应是因为机体内有()
被激活的巨噬细胞。一定水平的致敏淋巴细胞。记忆细胞的存在。初次应答的残留抗原。T淋巴细胞的存在。
问题:
[单选] 容易引起免疫耐受性的抗原注射途径为()
静脉>皮下>肌肉>腹腔。静脉>腹腔>皮下>肌肉。腹腔>静脉>皮下>肌肉。皮下>肌肉>腹腔>静脉。腹腔>皮下>肌肉>静脉。
问题:
[单选] 抗原抗体反应中,前带现象是指()
抗原过剩。抗体过剩。pH的变化而引起。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离子强度的变化而引起。
问题:
[单选] 关于TD抗原和TI抗原引起的免疫耐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TI抗原高剂量才能诱导B细胞耐受。TD抗原低剂量与高剂量均可诱导耐受。TD抗原低剂量仅能诱导T细胞耐受。TI抗原低剂量也能诱导T细胞耐受。TI抗原低剂量不能诱导T细胞耐受。
血液。扁平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
免疫耐受。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免疫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