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湿与临床免疫学专业知识题库>系统性红斑狼疮题库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 女性38岁,日晒后出现面部红斑,无痛痒感觉,无发热,化验血常规提示:WBC3.0×109/L,PLT65×109/L,血沉55mm/h,尿蛋白0.3g/L。为明确诊断,下一步首选的检查是()

A.抗核抗体。血清补体。骨髓穿刺。肾穿刺活检。胸片检查。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 女性38岁,日晒后出现面部红斑,无痛痒感觉,无发热,化验血常规提示:WBC3.0×109/L,PLT65×109/L,血沉55mm/h,尿蛋白0.3g/L。最可能的诊断是()

A.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盘状狼疮。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 女性33岁,平素健康,2年前于分娩后感疲劳,未就诊,近1个月劳累后症状加重,化验:血常规正常,尿常规提示红细胞管型,血沉35mm/h,ANA1:320,胸片提示双侧肋膈角变钝。下列检查对明确诊断最有帮助的是()

A.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了解肾脏受累情况。胸部CT,了解肺部及胸膜腔病变。抗dsDNA抗体。血清补体水平检测。免疫球蛋白。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 女性33岁,平素健康,2年前于分娩后感疲劳,未就诊,近1个月劳累后症状加重,化验:血常规正常,尿常规提示红细胞管型,血沉35mm/h,ANA1:320,胸片提示双侧肋膈角变钝。本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肾炎。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混合结缔组织病。急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 女性,32岁,近3年来梳头时易脱发,经常反复发作口腔黏膜无痛性溃疡,2年来冬季遇冷时手指苍白疼痛继之发紫,后恢复正常,来门诊检查。医生在问病史时得知,夏天病人受阳光照射后面部皮肤易患红斑,怀疑是SLE。下列哪项实验室检查结果表明狼疮在活动期()

A.C3、C4降低、CIC升高。ESR增快、球蛋白升高。ANA呈颗粒性阳性。高滴定度抗RNP抗体。抗Sm抗体阳性。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 女性,32岁,近3年来梳头时易脱发,经常反复发作口腔黏膜无痛性溃疡,2年来冬季遇冷时手指苍白疼痛继之发紫,后恢复正常,来门诊检查。医生在问病史时得知,夏天病人受阳光照射后面部皮肤易患红斑,怀疑是SLE。从实验室角度看,下列哪项有确诊价值()

A.ANA阳性、RF阳性。Coombs试验阳性、LE细胞阳性。抗RNP抗体阳性、低补体血症。抗Sm抗体阳性、抗dsDNA抗体阳性。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阳性。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 女性,32岁,近3年来梳头时易脱发,经常反复发作口腔黏膜无痛性溃疡,2年来冬季遇冷时手指苍白疼痛继之发紫,后恢复正常,来门诊检查。医生在问病史时得知,夏天病人受阳光照射后面部皮肤易患红斑,怀疑是SLE。再加上下列哪项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

A.ESR增快、ANA(+)、RF(+)。高球蛋白血症、尿蛋白(+++)、抗SSA抗体(+)。ANA阳性、狼疮细胞阳性。Coombs试验阳性、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抗dsDNA抗体阳性、抗磷脂抗体阳性。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 女性,26岁。腕踝关节疼痛半年,入夏以来在阳光下行走面部出现红斑,于某年7月就诊。体检:头发稀疏,面颈部有不规则圆形皮损,边缘略高出皮面,口腔有多个浅表溃疡,肝肋下0.5cm,脾肋下刚及。化验:LE细胞阳性,按美国风湿病学修订标准符合SLE诊断关于SLE的治疗哪项是正确的()

A.免疫抑制剂为首选治疗药物。有发热、关节痛、肌肉痛,选用氯喹。合并尿路感染时选用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合并高血压时,选用肼苯达嗪加甲基多巴。急性暴发性狼疮或有多脏器损害时选用皮质激素。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 女性,26岁。腕踝关节疼痛半年,入夏以来在阳光下行走面部出现红斑,于某年7月就诊。体检:头发稀疏,面颈部有不规则圆形皮损,边缘略高出皮面,口腔有多个浅表溃疡,肝肋下0.5cm,脾肋下刚及。化验:LE细胞阳性,按美国风湿病学修订标准符合SLE诊断关于本例实验室检查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抗核抗体阴性,对诊断SLE很不利。抗Sm抗体为SLE标记抗体。低补体血症常表明SLE处于活动期。狼疮细胞阳性仅见于SLE病人。皮肤狼疮带试验有假阳性也有假阴性。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 女性,26岁。腕踝关节疼痛半年,入夏以来在阳光下行走面部出现红斑,于某年7月就诊。体检:头发稀疏,面颈部有不规则圆形皮损,边缘略高出皮面,口腔有多个浅表溃疡,肝肋下0.5cm,脾肋下刚及。化验:LE细胞阳性,按美国风湿病学修订标准符合SLE诊断患者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除了()

A.家族性遗传因素。雌性激素水平过高。紫外线照射。普鲁卡因酰胺、苯妥英钠等药物。某些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