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A2型题] 患者冯某先是食欲不振,后来出现右上腹疼痛、巩膜等黄染。经医院诊断是肝癌晚期,护士小张选择的应是()
A.对患者有什么说什么,实情相知。B.只通知家属,并配合家属一起鼓励和关怀患者。C.向患者、家属同时宣布病情并安慰病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D.将诊断书交给患者,隐瞒部分实情。E.对患者和家属均采取保密,待病情危重时再告诉家属。
问题:
[单选,A2型题] 患者,男,2006年大学毕业,同年5月右腿麻木,8月左腿也麻木,9月出现行走困难,11月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探查为T2、3脊髓血管畸形后关闭。在手术探查伤口愈合期间病情加重,出现胸以下感觉异常,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2007年2月11号转某大医院诊疗,诊断为T2、3脊髓畸形,神经外科医生叫患者放弃,说做不做都会瘫痪。但患者家属执意要求医生为其孩子做手术。上述病例从伦理学上分析,下述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
A.医生的说法是正确的。B.医生应耐心给家属解释此病的危害,叫患者家属接受事实。C.医生的做法是错误的,他应尽医生最大的责任给予治疗,将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D.患者家属应听从医生的安排。E.以上都不对。
问题:
[单选,A2型题] 患者王某,7岁,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接受治疗3个月,病情没有改善。医生征求其父母的意见,问是否愿意使用一种价格较贵的新药,其父母经过考虑,表示同意。因为从未使用过这种药物,也不知道这种药物的效果如何,所以医生决定谨慎使用,严格监控,结果表明,使用这种药物后的效果不明显。从医学伦理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医生使用新药,应该征得王某本人的同意。B.该项治疗属试验性治疗。C.效果不明显,与医师使用药物过于谨慎有关。D.因为使用药物后的效果不明显,所以医师的行为不道德。E.医生使用新药物应该征得主管领导批准。
问题:
[单选,A2型题] 1932年到1972年间,美国研究者随访了400名贫穷的身患梅毒的非裔美国黑人,以了解梅毒的发展过程。虽然当时青霉素已经普遍使用,而且价格并不昂贵,但是研究人并不对其采用青霉素治疗,而是给予安慰剂,以观察在不用药物的情况下梅毒会如何发展。医学伦理的角度,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问题:
[单选,A3型题] 一对农村夫妇抱着白喉病患儿来医院求治,因患儿呼吸困难,面部发绀,生命垂危,医师决定马上做气管切开术,但父母坚决不同意。医师反复解释劝导,患儿父母拒绝手术签字。急诊医师看到患儿病情危急,为及时抢救患儿,毅然对患儿施行了手术,患儿得救,其父母感激不尽。该案例中的医患关系模式是()
A.主动-被动型。B.指导-合作型。C.共同参与型。D.并列互补型。E.以上都不是。
问题:
[单选,A3型题] 一对农村夫妇抱着白喉病患儿来医院求治,因患儿呼吸困难,面部发绀,生命垂危,医师决定马上做气管切开术,但父母坚决不同意。医师反复解释劝导,患儿父母拒绝手术签字。急诊医师看到患儿病情危急,为及时抢救患儿,毅然对患儿施行了手术,患儿得救,其父母感激不尽。该案例中,医师不得不违背了患者(或监护人)的何种权利,除了()
A.监督权。B.同意权。C.平等的医疗权。D.自主权。E.自我决定权。
问题:
[单选,A3型题] 晚上7时,刘医生值班。一农妇怀抱6岁小孩急匆匆来到急诊室,请求医生救她儿子的命。她边哭边说,小男孩4点左右从6米多高的地方摔下来,她赶了3个多小时的路程来到这里。经刘医生检查,颅骨骨折,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口鼻出血,小便失禁,孩子已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情况十分危急。刘医生立即开出CT检查单,一旦结果出来,就可行开颅术。但孩子的母亲没钱,CT无法做,手术不能进行。刘医生只好一边催其母亲去筹钱,一边给小孩采取一些抢救措施,他只能做到这些。可直到天亮,孩子的母亲也未把钱筹来。早7点36分,这个顽强的小生命再也无法抗拒死神的召唤,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没有遵循哪条医院管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A.预防为主的原则。B.以人为本原则。C.两种效益兼顾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D.质量第一原则。E.公平公正原则。
问题:
[单选,A3型题] 某医院儿科收治了一名高热患儿,经医生初诊"发热待查,脑炎可能"。急诊值班护士凭多年经验,对患儿仔细观察,发现精神越来越差,末梢循环不良,但患儿颈部不强直。于是,护士又详细询问家长,怀疑是中毒性菌痢。经肛门指诊大便化验,证实为菌痢,值班护士便及时报告医生,经医护密切配合抢救,患儿得救。该护士符合医护关系的哪条道德要求()
A.学习与竞争。B.平等与尊重。C.明确分工,各司其责。D.真诚与负责。E.团结协作,密切配合。
问题:
[单选,A3型题] 患者,男,36岁,因右侧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利1个月入院,诊断为脑出血。入院时患者烦躁、抑郁、沮丧。经抢救和康复治疗后患者生活自理,对未来生活有了信心,并能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对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有帮助的手段是()
A.物理治疗。B.作业治疗。C.语言矫治。D.康复工程。E.心理康复。
问题:
[单选,A3型题] 患者,男,36岁,因右侧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利1个月入院,诊断为脑出血。入院时患者烦躁、抑郁、沮丧。经抢救和康复治疗后患者生活自理,对未来生活有了信心,并能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患者达到生活自理,对生活充满信心,医务人员做到了()
A.康复治疗,并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科学的态度去影响和指导患者。B.药物治疗。C.手术治疗。D.保健活动。E.预防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