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人们通常以哪个时期为界,把康德的学术研究分为两个时期()?
A、1724年。B、1760年。C、1770年。D、1804年。
问题:
[多选] 康德讲的“自在之物”包含以下含义()
A、它是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B、它是现象产生的依据。C、它无法认识。D、它是人以外的客观存在物。E、它是指上帝、灵魂或世界。
A、世界既是有限又是无限的。B、世界既是单一的又是复合的。C、世界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D、世界既是必然又是偶然的。E、世界既是永恒的又是暂时的。
问题:
[多选] 康德哲学中贯穿始终的基本范畴是()
A、自在之物。B、感性。C、理性。D、现象。E、知性。
问题:
[多选] 康德认为,为了实现道德中的“至善”就必须要假定()
A、世界存在。B、灵魂不死。C、意志自由。D、上帝存在。E、人无能力。
问题:
[多选] 康德认为人有三种认识能力,这三种认识能力包括()
A、判断。B、感性。C、知性。D、推理。E、理性。
问题:
[单选] “哲学所要谈的不是在你之外的东西,而是你自己。”这是谁提出来的()?
A、黑格尔。B、康德。C、费希特。D、谢林。
问题:
[单选] 以下哪本著作是费希特的代表作()?
A、《先验唯心论体系》。B、《精神哲学》。C、《知识学的基础》。D、《伦理学》。
A、绝对精神。B、绝对同一。C、自在之物。D、自我。
问题:
[单选] 谢林认为,达到“绝对同一”的唯一途径是()。
A、理论活动。B、艺术活动。C、实践活动。D、科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