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言学题库>古代汉语题库

问题:

[问答题] 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1)“天下之水,莫大于海。”(《庄子·秋水》); (2)“东西南北,莫可奔走。”(《盐铁论·非鞅》)。 两句中“莫的词性不一样, (1)句中是否定副词, (2)句中是无定代词。

问题:

[问答题] 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诸将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史记・赵世家》)句中的“良”是人名。

问题:

[问答题] 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书。”(《史记・贾生列传》)中“颇”是程度副词,可解为“略微”。

问题:

[问答题] “启乃淫佚康乐,野于饮食”(《墨子・非乐》),句中“于”的用法及特点是什么?

问题:

[问答题] 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武帝纪》句中的“于是”是连词。

问题:

[问答题]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句中“以”的用法及特点是什么?

问题:

[问答题] “子布、袁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说明句中“与”的词性和用法。

问题:

[问答题] “大寇则至,使之持危城,则必畔;遇敌处战,则必北”(《荀子・议兵》),说明句中“则”的意义和用法。

问题:

[问答题] 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杜牧《阿房宫赋》)

问题:

[问答题] “美则美矣,抑臣又有惧也”(《国语・晋语》),说明句中“则”和“抑”的词性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