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小明: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父亲:50岁,公务员 小明母亲:49岁,中学教师 小明父母因儿子的问题前来求助。 小明严重厌学,网络游戏成瘾,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和老师之间有严重冲突。 小明的父亲是建设局的副局长,常年在外奔忙。小明从小由母亲带大,母亲将全部心力都用在儿子身上。小明到了初中还和母亲睡一张床,洗澡从不关浴室门。从小到大,母亲什么事也不让小明做,早上甚至给他挤好牙膏才喊他起床。但小明母亲对他的学习要求特别严,从小送他上各种补习班,要求每次考试不得低于95分,小明一直做得很好,小学时曾在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过奖,但进入初二后成绩却一落千丈。 在社会工作者与家庭的第一次面谈中,小明母亲提到她有几个不明白:一是儿子很聪明,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认为他聪明,但他的成绩现在却是全班最差的;二是她把所有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但儿子对她却越来越恶语相加,有时干脆一连几天不理她,她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小明的父亲则与小明母亲有同样的困惑。看到儿子对母亲那样,他很想管,但儿子根本不听他的,常常回嘴说:“小时候你都没管过我,现在凭什么管我?”有时实在看不过,想打儿子,但身高一米七的儿子却和他对打。更糟糕的是,他每次一管儿子,妻子就护着,反过来责怪他,关于儿子的问题最后总是演变成一场夫妻间的冲突。 第二次面谈中,小明提到他觉得除了玩游戏,做什么都没意义。从小到大什么事都是母亲帮他决定,上补习班无论怎么不喜欢都得上;学习成绩一旦下降,母亲就给脸色看;升初中时非要他考母亲希望他上的那个学校,他一点儿也不喜欢。长这么大他好像从没给自己做过主。他认为学习就是为父母学的,而父母让他学习好其实是为了他们的面子。他说现在不想这样了,他要过自己的生活。 在上述两次面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很奇怪。每个人说话都不看着对方,各说各的。母亲不停地诉苦,每当母亲这样,小明就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进入半睡眠状态;小明父亲则缩起身子,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小明母亲一看到这样就会越说越伤心,诉苦最终变成哭诉。 社会工作者决定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为小明的家庭提供服务。【2008年真题】 【问题】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杨璐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儿,今年18岁,她在3年前离开学校后,一直在家里自学。她按照自己的兴趣制订了读书计划,有选择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有时还在网上写写小说,或者与朋友们在网上进行交流。但杨璐在学校时却是一个让老师烦恼的问题学生,不遵守校规和课堂秩序,与同学们的关系也不好,杨璐也正是因为这些理由而被学校劝退。 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将杨璐介绍给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申红,申红通过电话与杨璐取得了联系,并且经过杨璐的同意,到她的家里进行走访。通过与杨璐的最初几次会谈,以及与杨璐的父母进行的接触和沟通,申红与杨璐之间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 【问题】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袁虹在旅行社工作,其丈夫独立经营一家网络公司。生了儿子小磊后,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小磊,袁虹便辞职在家专职照顾儿子和丈夫的生活。丈夫因忙于公司的经营,对于家中的事情很少过问。 因家境优越,小磊从小就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袁虹也因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很娇惯他。读小学时小磊的学习成绩很好,可自从上了初中,小磊便开始迷上了网络游戏,经常逃课去网吧,放学回家后也是用最快的速度草草完成作业,然后继续玩游戏,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袁虹意识到自己对于儿子疏于管教,开始对他严格管理起来,但小磊已经习惯了母亲的娇惯,对于她的管教不予理睬。 在学校的期中测试中,小磊的成绩已经下滑至全班倒数第三名。气愤的袁虹非常严厉地教训了儿子,并且限定他以后不能再玩游戏,还停止给他零用钱。任性的小磊竟然以离家出走来向母亲抗议,并表示不想再和母亲生活在一起,要自己独立。无助的袁虹找到社会工作者,希望能够帮助儿子。 【问题】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社区中有一些独居老人,他们的子女都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不能在老人身边照顾他们。这些老人平时不喜欢外出,经常会通过电视或报纸宣传看到一些药品或保健品的广告,并对其疗效或作用非常相信,不顾子女的劝导,通过各种途径去购买。 【问题】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某天的清晨,小史在某市计划生育办公室门口发现了一名婴儿,需要妥善安置。 问题: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小李,大二男生,22岁,大一入校时认识一个女生后,迅速坠入了爱河,但是面对他的深爱,女生似乎没有那么热烈,两人的关系时好时坏。最近,因为一件小事,女生跟他彻底分手了。任凭小李如何哀求,女生的态度都十分坚决。小李就此陷入了失恋状态,整天茶饭不思,身体也一天天瘦了下去。妈妈看了,十分担心,但又无能为力,费了很多口舌,终于说服了小李,陪他找社区工作者求助,希望得到帮助。小李只有一个愿望:我只想要她回到我身边,否则我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做不了。 问题: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家住上海的张先生,现年66岁,独居,身患肛瘘。平时,自己可以独立生活,但发病时很严重,经常卧床不起。张先生退休前在事业单位工作,有固定的退休金,生活上还算过的去。虽有4个儿女,但他们都在国外工作,由于工作原因,很少有时间回来看望他。张先生曾经想再找个老伴,可以相互掌骨,但担心影响与子女的感情,因此,没有向子女们开口。 随着年龄升高,张先生记忆力下降,外出经常忘记锁门或关煤气,有一次差点引发火灾。最近老人病情加重,生活无法自立。受医疗条件限制,张先生所在的社区门诊也束手无策。无奈下求助了某医院肛肠科,但该科亲年医务志愿者帮助的对象是经济特困老人,出于道义,该科青年医务志愿者免费上门送咬三次,帮助老人缓解病情,但要根治暂时还不大可能。再加上一个人生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境,张先生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焦虑不安。 问题: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爱女士,43岁,丈夫比她大三岁。由于家庭优越,爱女士在30岁后生下一子,丈夫让她辞职在家当全职妈妈。儿子一直品学兼优,深得爱女士夫妇的喜爱。但就在今年暑假,儿子游泳时发生意外,不幸溺水而亡。爱女士非常伤心,平日丈夫工作忙,她的生活以孩子为中心;现在孩子不在了,她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家人不放心,带她来社区工作站求助。如果你是接案的社会工作者,请你设计一下个案辅导的大致思路。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假如你是一名某社区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为了迎接特奥会的召开,你所在的机构想针对本区的残疾人开展服务,请写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小C是一名在社区服刑的矫正对象。他17岁时出于“哥们义气”,参与了一起群殴时间并使一人死亡,被法院判处20年有期徒刑。在监狱服刑期间,小C因表现良好屡获减刑,服刑11年后提前释放。出狱后,小C隐瞒了自己身份,在一家餐馆找到一分工作。由于餐馆工作时间与社区矫正个工作者要求的定期汇报思想和参与社区劳动的时间安排相冲突,社区矫正工作者始终认为小C服刑态度有问题,并几次在公开场合批评他,在经过剧烈思想斗争后,为了表明自己听话,小C无奈辞掉了餐馆的工作。 餐馆老板了解小C的情况后,非但没有埋怨他隐瞒身份求职的行为,反而将其工作时间调整,以方便其参加社区矫正的一些活动。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员了解实际情况后,动员小C在社区矫正对象的小组活动时袒露自己的心路历程。当小C声泪俱下地谈到出狱后改过自新的决心,以及实际生活中遭遇的种种挫折和矛盾时,在场的矫正对象和矫正工作者都感受到了心灵的震动。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