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认为“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这主要是强调()
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应当抓紧农时进行耕作。主张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主张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问题:
[单选] 对隋唐科举制中“举”的正确解释应为()
A.考试 。B.推荐 。C.选拔 。D.提拔。
问题:
[单选] “生女直(真)旧无铁”,他们用马匹、人参与邻近各族换取来的铁,主要用于制造()
钱币。兵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
问题:
[单选] 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政治改革要具备经济基础。兵越多,战斗力越弱。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问题:
[单选] 元朝与隋朝相比,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突出成就是()
A.将大运河截弯取直 。B.开始了空前的海运。C.与欧洲最早实现了直接交往 。D.指南针用于航海。
问题:
[单选] 儒家思想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A.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 。B.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推崇。C.它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D.传统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问题:
[单选] 我国古代曾多次发生大规模人口迁移,其中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最突出的是()
北方少数民族由荒漠草原向黄河流域迁移。北方人民南迁。内地人民向边疆迁移。华人迁居到南洋。
问题:
[单选]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设立台湾府的相同历史作用是()
驱逐殖民势力。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巩固东南海防。维护国家主权完整。
问题:
[单选] 元朝时,“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律”。上述历史现象揭示了()①元朝大一统,疆域辽阔,幅员广大②元朝时,边疆和内地的联系得到加强③各民族相互学习,文化交流得到发展④各民族交往密切,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问题:
[单选] 据有关资料记载,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我国人口达到1亿,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突破2亿,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越过3亿,1834年(道光十四年)超过4亿。下列各项与上述人口变化原因无关的是()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清管辖区域扩大。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农耕面积大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