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学题库>中国通史题库

问题:

[单选] “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它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它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它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问题:

[单选] 以下组合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

张之洞——创办轮船招商局。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左宗棠——创办汉阳铁厂。李鸿章——创办福州船政局。

问题:

[单选]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问题:

[单选]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问题:

[单选]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坊市制度瓦解。土地集中加剧。农业技术进步。

问题:

[单选]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揭露历史真相。引介西方理论。倡导维新变法。颠覆孔孟学说。

问题:

[单选]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问题:

[单选]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问题:

[判断题] 天行赤眼、瞳神紧小和绿风内障三者起病时均眼痛剧烈,有严重的传染性。

正确。错误。

问题:

[名词解释]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