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 边坡工程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勘察时,可不包括下列()阶段()
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施工勘察。
问题:
[单选]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对边坡工程勘探及取样工作,不正确的是()。
勘探线应垂直边坡走向布置。勘探点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勘探孔深度应穿过潜在滑动面进入稳定层2~5m。对土层和软弱层应采取试样,且土层和岩层中均不应少于6件。
问题:
[单选]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对于新设计的一般工程边坡,其稳定性系数Fs应为()。
1.30~1.50。1.15~1.30。1.05~1.15。1.10~1.25。
问题:
[单选]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在基坑工程的勘察中,不正确的是()。
勘察深度宜为开挖深度的2~3倍。勘察的平面范围包括全部开挖边界内的范围。在深厚软土区,勘察深度和范围尚应适当扩大。复杂场地进行地下水治理时,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
问题:
[单选]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在对桩基础进行勘察时,对土质地基勘探点间距的要求,错误的是()。
端承桩勘探点距宜为12~24m。端承桩与摩擦桩勘探点距宜使持力层层面高差控制在1~2m。摩擦桩勘探点距宜为20~35m。复杂地基的一柱一桩工程,宜每柱设置勘探点。
问题:
[单选]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对岩溶进行勘察时,不正确的是()。
可行性勘察应查明岩溶、土洞的发育条件,并对其危害程度及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初步勘察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的适宜性作出初步评价。详细勘察应对地基基础的设计和岩溶治理提出建议。施工勘察应对某一地段或尚待查明的专门问题进行补充勘察。
问题:
[单选]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岩溶场地存在()情况时,可不判定为未经处理不宜作为地基的不利地段()
浅层洞体或溶洞群、洞径大、且不稳定的地段。有埋藏的漏斗、槽谷等,并覆盖有软弱土体的地段。土洞或塌陷零星发育且埋藏较深的地段。岩溶水排泄不畅,可能暂时淹没的地段。
问题:
[单选]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对二级和三级工程,当地基属于()条件时,可不考虑岩溶稳定的影响。()
条基底面以下土层较厚,大于基础宽度的3倍。基础底面至洞顶厚度较小,小于3倍基础宽度,洞隙被密实沉积物填满且无被水冲蚀的可能性。Ⅱ级岩体,顶板厚度大于1/2洞跨。直径或宽度小于基础宽度的竖向洞隙。
问题:
[单选]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之规定,滑坡勘察时下列对土的强度试验要求中错误的是()。
采用室内野外滑动面重合剪,求出残余状态C、φ值。对滑带土宜做重塑土或原状土多次剪试验,求出残余状态C、φ值。剪切试验采用与滑动受力条件相似的方法。对大挖方段的高边坡设计时,应采用反分析方法验算滑动面的抗剪强度指标。
问题:
[单选]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下列对危岩和崩塌的岩土工程评价()是不合适的。()
规模较大的破坏后果很严重,难于治理的,不宜作为工程场地,线路应绕避。规模较大的破坏后果严重的,应对危岩进行加固处理,线路应采取防护措施。规模较小的可作为工程场地。规模较小且破坏后果不严重的,在有经验地区,对不稳定危岩可不采取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