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最近提出来的,上世纪50年代就曾用过这一提法。改革开放以来,至少在1984年中央1号文件、1987年中央5号文件和1991年中央21号文件即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中出现过这一提法。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背景和涵义与以前有很大不同。具体表现在()
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
问题:
[多选] 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为此,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要明确。城镇化的规模要扩大。城镇化的布局要合理。城镇化的速度要适度。
问题:
[多选] 下列各项措施中体现落实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有()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是事后处理、人工建设为主。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资源。
问题:
[多选] 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说过,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的互相结合,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这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适合于我们的国情。”这段话表明()
我国的政体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我国是以工人阶级(共产党领导的)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党的一个创造。
问题:
[多选] 有人认为中国的体制太落后了,如果不改掉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所有政治改革举措都不过是表面文章。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是中国政党制度不错的选择。该观点()
正确,看到了我国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正确,看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弊端。错误,没有看清西方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实质。属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问题:
[多选] 达西扎布居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在该旗生活的鄂温克族仅一万多人,但却拥有“半个立法权”,可谓“小民族、大政策”。根据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鄂温克族自治旗可以在不违背宪法和有关国家法律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民族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这段材料表明我国()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民族自治机关不仅行使宪法赋予的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还依法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机关享有独立的立法权。民族自治机关高度自治。
问题:
[多选] 十七大首次把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明确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其原因是()
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发展基层民主可以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问题:
[多选] “村民自治是假民主真麻烦。”这是一些地方干部和群众对村民自治现状的一种描述。选举时轰轰烈烈,选完后万事大吉,一些地方虽然也建立了村务公开栏,但公开的内容往往“云山雾罩”,谁也看不明白,一年两年也不开一次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大小事情还是干部说了算,村民自治往往变成了“村干部自治”,群众形象地称之为“半拉子”民主。上述材料表明()
村民自治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现有状况。村民自治并没在实践中得到真正贯彻落实,伤害了村民的积极性。村民自治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必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
问题:
[多选] 法制与德治是实现国家控制,促进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法治”与“德治”历来是法律学家们所争论的焦点,下面观点正确的是()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依法治国与以治国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法治”是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德治”是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二者归宿是在治国上,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治人”后者“重人”。二者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客观要求。
问题:
[多选] 郑培民的荣辱观是实践的荣辱观。“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不是只写在报告中、挂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一点一滴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在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工作中。郑培民的荣辱观的启示()
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率先垂范。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途径是联系实际。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最根本的是要有正确的权力观与义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