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选] 改革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是对原有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要实现的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涉及到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内容的全面变革。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引起了人们社会生活、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问题:
[多选]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唐朝采取了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对外交通与贸易的发达,唐朝首都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城市,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事景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中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较这两次对外开放()
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服务于一定阶级的,前者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后者是社会主义强国之路。规模和基础不同,前者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后者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全球化基础之上。两次对外开放在社会发展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都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问题:
[多选] 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时期,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和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如何解决“两难选择”()
为了确保稳定可以限制发展。离开稳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展就无从谈起,必须坚持以稳定为中心。发展决定一切,离开发展稳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意义,必须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稳定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二者的关系。
问题:
[多选]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明确展示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下面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表述正确的是()
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三者有机统一。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者有机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增添了新的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问题:
[多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立足国情,放眼未来,用近8年的时间,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绘制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解决温饱、实现“小康”、奔向现代化。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了明确的、具体的奋斗目标。下面表示正确的是()
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在1995年提前实现。到2000年我们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下一步将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第三步阶段。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战略对第三步只作了一个大致的构想。
问题:
[多选]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对三个重大课题。能否始终解决好这三个重大课题,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这三个重大课题是()
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
问题:
[多选] 几年前,浙江省就开始反思粗放增长模式的弊端,大力发展集约化、高附加值产业。今年上半年这个省高新技术项目投资明显增加,省工商联会长徐冠巨说,现在一些指标可能还不是”很好看”,但已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注重创新和节约,结构调整效应将慢慢显现。上述材料表明浙江经济发展得益于()
经济结构趋向优化产生的效益。以创新为依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
问题:
[多选]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关键是()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问题:
[多选] 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农村工作的5个“一号文件”,2004-2008颁布了新世纪关于“三农”的5个中央一号文件。改革开放以来10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开创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体现了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表达了党把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决心。
问题:
[多选] 邓小平提出的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两个飞跃”具体是指()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推进农业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