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皮肤科住院医师题库>整形外科题库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女性,56岁。左鼻翼部有一1cm×0.5cm黑痣,近期有痒痛感。切取黑痣做病理检查,正确的标本采集是()

A.病损的周围正常皮肤组织活检。不包括正常组织活检。只切取表面的组织或取小块组织活检。包括适当范围的病损及周围正常皮肤和适当厚度皮下组织的整块标本活检。取瘤体坏死部分做活检。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女性,56岁。左鼻翼部有一1cm×0.5cm黑痣,近期有痒痛感。如采取非手术治疗,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

A.病变表浅,范围无明显变化。黑痣周围出现卫星灶。直径逐渐增大。黑痣表面有破溃。黑痣颜色变深。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男性,29岁。右眶区包块29年入院。患者自出生时,家人即发现其右眶区有一蚕豆大小的包块,包块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逐渐增长。查体:包块面积约10cm×10cm,明显突出皮肤表面,表面有多处暗红色斑块,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的皮肤,可扪及持续的震颤及血管搏动。为指导治疗,首选的检查是()

A.颅脑CT。DSA。核索扫描。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男性,29岁。右眶区包块29年入院。患者自出生时,家人即发现其右眶区有一蚕豆大小的包块,包块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逐渐增长。查体:包块面积约10cm×10cm,明显突出皮肤表面,表面有多处暗红色斑块,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的皮肤,可扪及持续的震颤及血管搏动。该患者最理想的治疗方案是()

A.激光。硬化剂注射。栓塞血管。合理的手术治疗。铜针留置法。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男性,29岁。右眶区包块29年入院。患者自出生时,家人即发现其右眶区有一蚕豆大小的包块,包块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逐渐增长。查体:包块面积约10cm×10cm,明显突出皮肤表面,表面有多处暗红色斑块,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的皮肤,可扪及持续的震颤及血管搏动。该患者诊断首先考虑为()

A.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葡萄酒色斑。脂肪瘤。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男性,36岁。出生时发现其右面部有一约3cm×3cm大小的淡红色、平坦、界清斑块,此后随着年龄增长,斑块也逐渐增大,颜色加深,并出现结节,易擦破出血,未引起重视,一直未予治疗。查体:右面部有面积约10cm×10cm的暗红色斑块,稍突出皮肤表面,表面有两个约2cm×2cm的结节。MRI检查发现患者有同侧的软脑膜血管畸形存在,此时进一步的诊断为()

A.Sturge-Weber综合征。KasabaCh-Mer’ritt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Parkes-Weber综合征。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男性,36岁。出生时发现其右面部有一约3cm×3cm大小的淡红色、平坦、界清斑块,此后随着年龄增长,斑块也逐渐增大,颜色加深,并出现结节,易擦破出血,未引起重视,一直未予治疗。查体:右面部有面积约10cm×10cm的暗红色斑块,稍突出皮肤表面,表面有两个约2cm×2cm的结节。如首选方法治疗效果不佳,则下一步最佳的治疗方案是()

A.药物注射。硬化剂。选择性光热作用。手术切除。皮肤磨削。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男性,36岁。出生时发现其右面部有一约3cm×3cm大小的淡红色、平坦、界清斑块,此后随着年龄增长,斑块也逐渐增大,颜色加深,并出现结节,易擦破出血,未引起重视,一直未予治疗。查体:右面部有面积约10cm×10cm的暗红色斑块,稍突出皮肤表面,表面有两个约2cm×2cm的结节。该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不包括()

A.复发。移植皮片挛缩。色素沉着。局部组织移位。瘢痕增生。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男性,36岁。出生时发现其右面部有一约3cm×3cm大小的淡红色、平坦、界清斑块,此后随着年龄增长,斑块也逐渐增大,颜色加深,并出现结节,易擦破出血,未引起重视,一直未予治疗。查体:右面部有面积约10cm×10cm的暗红色斑块,稍突出皮肤表面,表面有两个约2cm×2cm的结节。该患者的诊断首先考虑()

A.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葡萄酒色斑。神经纤维瘤。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男性,36岁。出生时发现其右面部有一约3cm×3cm大小的淡红色、平坦、界清斑块,此后随着年龄增长,斑块也逐渐增大,颜色加深,并出现结节,易擦破出血,未引起重视,一直未予治疗。查体:右面部有面积约10cm×10cm的暗红色斑块,稍突出皮肤表面,表面有两个约2cm×2cm的结节。该病目前治疗的首选方法是()

A.药物注射。硬化剂。选择性光热作用。手术切除。皮肤磨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