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疾病控制(医学高级)题库>传染性疾病控制题库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男性,48岁。腹泻2天,每天10余次,大便黄稀,有少许黏冻伴轻度左下腹痛及里急后重感就诊。体检:除左下腹轻压痛及肠鸣音活跃外,无其他异常,临床疑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作为细菌性痢疾的传染源,下列哪类病人在流行病学上意义不重要()。

A.急性典型细菌性痢疾(普通型)。急性非典型细菌性痢疾(轻型)。慢性细菌性痢疾迁延型。慢性细菌性痢疾隐匿型。带菌者。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男性,48岁。腹泻2天,每天10余次,大便黄稀,有少许黏冻伴轻度左下腹痛及里急后重感就诊。体检:除左下腹轻压痛及肠鸣音活跃外,无其他异常,临床疑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此时进行的辅助检查项目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大便培养。大便常规。血常规。乙状结肠镜检查。免疫荧光抗体测定。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男性,48岁。腹泻2天,每天10余次,大便黄稀,有少许黏冻伴轻度左下腹痛及里急后重感就诊。体检:除左下腹轻压痛及肠鸣音活跃外,无其他异常,临床疑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通过检查证实为急性菌痢,收住院隔离治疗,病人解除隔离指征是()。

A.大便1次培养阴性。大便3次培养阴性。大便5次培养阴性。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光镜检阴性。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女性,25岁。1周前因发热、腹痛、腹泻来门诊,大便每天20余次,为脓血便,量少,伴里急后重,按急性菌痢给抗菌药物口服5天,症状好转,昨天吃不新鲜水果后,再次腹痛,腹泻,大便每天10余次,伴里急后重。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助于确定细菌性痢疾的诊断()。

A.大便光镜检。大便涂片找细菌。大便培养。乙状结肠镜检。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大便中痢疾杆菌抗原。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女性,25岁。1周前因发热、腹痛、腹泻来门诊,大便每天20余次,为脓血便,量少,伴里急后重,按急性菌痢给抗菌药物口服5天,症状好转,昨天吃不新鲜水果后,再次腹痛,腹泻,大便每天10余次,伴里急后重。临床应诊断为()。

A.慢性菌痢迁延型。急性菌痢轻型。急性菌痢普通型。慢性菌痢隐匿型。慢性菌痢急性发作。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女性,25岁。1周前因发热、腹痛、腹泻来门诊,大便每天20余次,为脓血便,量少,伴里急后重,按急性菌痢给抗菌药物口服5天,症状好转,昨天吃不新鲜水果后,再次腹痛,腹泻,大便每天10余次,伴里急后重。目前对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最有效的抗菌药物是()。

A.诺氟沙星(氟哌酸)。黄连素。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唑(复方新诺明,SMZCO)。吡哌酸。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18岁男性,2天来发热伴腹痛、腹泻日10余次,初为稀便,后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粪便常规检查WBC15~20个/HP,RBC5~10个/HP。该患者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其发病机制为()。

A.痢疾杆菌毒素对结肠黏膜的直接损害。有侵袭力的菌株进入黏膜固有层、繁殖引起炎症溃疡。痢疾杆菌在肠腔内大量繁殖引起肠溃疡病变。结肠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及溃疡。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过敏反应。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18岁男性,2天来发热伴腹痛、腹泻日10余次,初为稀便,后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粪便常规检查WBC15~20个/HP,RBC5~10个/HP。该病例用抗生素治疗3天,症状好转即停药,有可能产生什么后果()。

A.病情加重,出现肠穿孔。发生肠出血。转为慢性菌痢。发生癌变。合并败血症。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男性,18岁。昨天腹泻,大便5~6次,稀便,今天转为黏液脓性便,约2小时1次,量少,伴里急后重,来院诊治。体检:腹软,左下腹有压痛,肠鸣音亢进。化验:WBC14.6×109/L,N0.86(86%),大便光镜检RBC20/HP,WBC满视野,巨噬细胞0~1/HP,近1周班级有同样腹泻病人多例,临床诊断为细菌性痢疾。下列措施必须立即进行,除了()。

A.立即送大便培养。对病人排泄物及污染物品进行消毒。立即隔离病人。立即乙状结肠镜检并取样。采样后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男性,18岁。昨天腹泻,大便5~6次,稀便,今天转为黏液脓性便,约2小时1次,量少,伴里急后重,来院诊治。体检:腹软,左下腹有压痛,肠鸣音亢进。化验:WBC14.6×109/L,N0.86(86%),大便光镜检RBC20/HP,WBC满视野,巨噬细胞0~1/HP,近1周班级有同样腹泻病人多例,临床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假如第2天病人高热,头痛、嗜睡,血压降低,呼吸不规则,口唇紫绀,考虑为中毒性菌痢,其中毒机制是()。

A.痢疾杆菌大量繁殖入血引起败血症。病人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过敏反应。痢疾杆菌产生内、外毒素,引起全身毒性症状。结肠黏膜广泛坏死、溃疡形成。机体免疫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