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建筑工程题库>市政公用工程题库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背景材料A公司中标承建配水厂扩建工程,其中新建一座钢筋混凝土水池,长40m、宽32m、池底埋深6.5m,基坑与邻近建筑物距离2.6m;结构所处地层土质为黏土、黏质粉土和细砂层,地下水位于地表以下0.5m。基坑围护采用桩一墙结构:钻孔混凝土灌注桩,桩间挂网喷射混凝土;止水帷幕采用水泥搅拌桩。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水池浇筑方案有控制裂缝技术措施包含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配合比和坍落度,内外温差控制在25℃内。施工组织设计按程序报批,A公司主管部门审核时提出了以下意见:(1)补充以控制结构裂缝为目的的混凝土浇筑措施。(2)利用基坑桩-墙作为池壁外模板的施工方案,应补充满水试验的保证措施。(3)补充围挡和细化平面布置图。问题1.补充以控制结构裂缝为目的的混凝土浇筑措施。2.给出水池的池壁模板支撑形式及注意事项。3.补充本工程水池满水试验方法。4.指出水厂施工围挡和现场平面布置应注意事项。

某施工企业2013年3月发生低值易耗品摊销金额2万元,特许经营权摊销金额5万元,临时设施摊销金额6万元。根据会计准则及其相关规定,应该计入间接费的是()。 ["5万元","6万元","7万元","8万元"] 胃溃疡的好发部位是()。 ["胃窦部大弯侧","胃体部小弯侧","胃角部小弯侧","贲门食道联合部","胃底部大弯侧"] 有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邮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寄件人应当提交本企业上级管理部门出具的准予邮寄证明","运输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承运人在运输过程中应当携带运输证明副本","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不得零售","医疗机构抢救病人急需麻醉药品而本医疗机构无法提供时,可以从定点批发企业借用"] 某施工企业采购一项专利技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其相关规定,购置专利技术的支出属于()。 ["生产成本","营业外支出","期间费用","资本性支出"] 下列关于工程档案资料移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移交工程档案资料是建设单位的义务","专业分包单位整理好各项资料后移交总承包单位汇总","监理单位整理好各项资料后移交总承包单位汇总","对改建扩建和重要部位维修的工程,亦须据实修改补充和完善原档案"] 背景材料A公司中标承建配水厂扩建工程,其中新建一座钢筋混凝土水池,长40m、宽32m、池底埋深6.5m,基坑与邻近建筑物距离2.6m;结构所处地层土质为黏土、黏质粉土和细砂层,地下水位于地表以下0.5m。基坑围护采用桩一墙结构:钻孔混凝土灌注桩,桩间挂网喷射混凝土;止水帷幕采用水泥搅拌桩。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水池浇筑方案有控制裂缝技术措施包含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配合比和坍落度,内外温差控制在25℃内。施工组织设计按程序报批,A公司主管部门审核时提出了以下意见:(1)补充以控制结构裂缝为目的的混凝土浇筑措施。(2)利用基坑桩-墙作为池壁外模板的施工方案,应补充满水试验的保证措施。(3)补充围挡和细化平面布置图。问题1.补充以控制结构裂缝为目的的混凝土浇筑措施。2.给出水池的池壁模板支撑形式及注意事项。3.补充本工程水池满水试验方法。4.指出水厂施工围挡和现场平面布置应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考点为控制水池混凝土施工裂缝内容,属于综合型考题。可采取的措施在教材里有详细内容,参考书亦较多。但是应注意考点是混凝土浇筑,且背景资料已有:入模温度,控制配合比和坍落度,内外温差控制措施。本题属于填补型考题,应尽可能进行补充:除参考答案外,相关参考内容如下:(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砂和碎石要连续级配,含泥量不能超过规范要求。水泥宜为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性能可靠,有利于降低混凝土凝固过程的水化热。(2)使混凝土配合比有利于减少和避免裂缝出现,在满足配合比规范和混凝土技术指标前提下,宜适当减少水泥用量或水用量,降低水灰比;通过使用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化热峰值。(3)热期浇筑水池,应及时更换混凝土配合比,且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抗渗混凝土宜避开冬期和热期施工,减少温度裂缝产生。(4)宜避开冬期和热期施工,选择温度较低时段浇筑,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5)控制入模坍落度,做好浇筑振动工作:在满足混凝土运输和布放要求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小入模坍落度,混凝土入模后,要及时振捣,并做到既不漏振,也不过振。重点部位还要做好二次振捣工作。(6)合理设置后浇带:对于大型给水排水混凝土构筑物,合理的设置后浇带有利于控制施工期间的较大温差与收缩应力,减少裂缝。设置后浇带时,要遵循"数量适当,位置合理"的原则。2.考点是水池单侧支模的技术要点,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考题。除参考答案外,应试人员应依据背景情况结合教材、相关规范解答。首先应注意:基坑与邻近建筑物距离2.6m,除去基坑围护结构(围护桩、水泥搅拌桩)厚度,基坑桩墙与水池壁距离不足500mm,只能采用单侧支撑模板形式。单侧支模可参考内容如下:(1)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浇筑混凝土时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且应安装牢固。新浇筑混凝土最大侧压力可依据《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附录B.0.2规定进行计算,经对混凝土浇筑最大侧压力验算后加工型钢三角支架,固定在池底板预埋件上。(2)各部位的模板安装位置正确、拼缝紧密不漏浆;对拉螺栓、垫块等安装稳固;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不得遗漏,且安装牢固;在安装池壁的最下一层模板时,应在适当位置预留清扫杂物用的窗口。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部清扫干净,经检验合格后,再将窗口封闭。(3)单侧模板可采用φ48mm钢管为次龙骨间距250mm(水平),型钢三角支架为主龙骨间距750mm(竖向)。采用地板预埋螺栓来平衡混凝土浇筑对模板侧压力时,螺栓抗拔力应经过受力计算和安全验算。(4)池壁模板施工时,应设置确保墙体直顺和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倾覆的装置。(5)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管、预埋件的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安装前应清除铁锈和油污,安装后应作标志。(6)池壁绑完钢筋后,安装单侧模板,预留窗口待清理完毕后再封闭。3.考点为水池满水试验内容,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考题。参考答案是建立在下列分析判断基础上的。首先应知道水池满水试验时必须观测池壁内外渗漏情况,背景中的水池只能观测池内壁渗漏,不能观测池外渗漏情况;不符合《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规定条件。可采取的替代方法有:内渗法和减除蒸发量法。背景介绍现场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0.5m,适宜做内渗法,应参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附录F混凝土结构无压管道渗水量测与评定方法。可供参考内容还有:(1)满水试验前必备条件池体的混凝土或砖、石砌体的砂浆已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池内清理洁净,池内外缺陷修补完毕;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的防水层、防腐层施工之前;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池体施加预应力且锚固端封锚以后,保护层喷涂之前;砖砌池体防水层施工以后,石砌池体勾缝以后。设计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等已做临时封堵,且经验算能安全承受试验压力;池体抗浮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试验用的充水、充气和排水系统已准备就绪,经检查充水、充气及排水闸门不得渗漏;各项保证试验安全的措施已满足要求;满足设计的其他特殊要求。(2)满水试验准备工作选定好洁净、充足的水源;注水和放水系统设施及安全措施准备完毕;有盖池体顶部的通气孔、人孔盖已安装完毕,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照明等标志已配备齐全;安装水位观测标尺、标定水位测针;准备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一般采用严密不渗,直径500mm,高300mm的敞口钢板水箱,并设水位测针,注水深200mm。将水箱固定在水池中;对池体有观测沉降要求时,应选定观测点,并测量记录池体各观测点初始高程。(3)池内注水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注水过程中和注水以后,应对池体作外观检查。当发现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注水。待作出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注水。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4)水位观测利用水位标尺测针观测、记录注水时的水位值;注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水位测针的读数精确度应达1/10mm。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测定时间必须连续。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两次以上;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时,可继续延长观测。延长观测的时间应在渗水量符合标准时止。(5)蒸发量测定池体有盖时可不测,蒸发量忽略不计;池体无盖时,须作蒸发量测定;每次测定水池中水位时,同时测定水箱中蒸发量水位。(6)满水试验标准水池渗水量计算,按池壁(不含内隔墙)和池底的浸湿面积计算。渗水量合格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不得超过2L/m·d;砌体结构水池不得超过3L/m·d。4.考点属于施工现场管理内容,但是必须结合配水厂的实际情况布置和安排。属于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型考题。除参考答案外,还应参照下列内容补充:(1)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平面布置图有明显的动态特性,必须详细考虑好每一步的平面布置及其合理衔接;科学合理的规划,绘制出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施工阶段按照施工总平面图要求,设置道路、组织排水、搭建临时设施、堆放物料和停放机械设备等。(2)平面布置依据:现场勘查、信息收集、分析数据资料;工程所在地区的原始资料,包括建设、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及技术、经济条件;经批准的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交通导行(方案)图、施工总进度计划;现有和拟建工程的具体位置、相互关系及净距离尺寸;各种工程材料、构件、半成品,施工机具和运输工具等资源需求量计划;建设单位可提供的房屋和其他设施;批准的临时占路和用地等文件。(3)平面布置原则满足施工进度、方法、工艺流程及施工组织的需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尽可能减少施工用地;合理组织运输,保证场内道路畅通,运输方便,各种材料能按计划分期分批进场,避免二次搬运,充分利用场地。因地制宜划分施工区域的和临时占用的场地,且应满足施工流程的要求,减少各工种之间的干扰;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条件下,降低工程成本;减少临时设施搭设,尽可能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