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804旅游学概论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述题

1. 简述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

【答案】旅游客流规律,反映的是旅游者在流向与流量方面变化与发展的基本法则。

(1)旅游客流规律的基本规律

①从总体上讲,人们外出旅游地域范围的发展总是由近及远。

a. 旅行距离近,交通费用较小。在近程旅游方面,拥有这种支付能力的人数较多,因而需求量较大。

b. 往返的旅程时间较短。在近程旅游方面,拥有时间条件的人数较多,因而需求量较大。 c. 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比较接近,易于适应。由于地缘和文化相近,旅游客源地社会与旅游目的地社会之间的社会文化障碍较小,因而乐于互访的人数较多。

d. 在旅行手续以及交通情况方面相对便利。距离较近的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条件通常都比较便利,因而来往旅游者人数众多。

②旅游客流主要源自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a. 人均收入水平高,消遣型旅游需求市场的发育程度较高;

b. 工商业发达,差旅型旅游需求市场规模较大;

c. 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容易把握旅游信息。

(2)旅游客流发展趋势

①超大型城市往往都会形成重要的旅游中心。

超大型城市,是指居民人口过千万的大城市。这类超大型城市小仅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而且是重要的旅游接待中心。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

a. 这类城市集中地代表着该国或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拥有较多的旅游吸引物,并且旅游服务设施完备;

b. 这类城市往往都是交通枢纽,是来访游客的重要集散地。

②亚太地区在全球旅游业中的地位持续提升。

这一趋势的发展己经持续丁半个多世纪。亚太地区的入境旅游接待量己经超过美洲,从而改变了全球入境旅游业“三足鼎立”的地区排序传统格局。

③全球远程国际旅游的增长速度将会继续高于区内国际旅游。

在远程国际旅游客流中,欧洲、亚太地区和美洲这三地之间的客流一直都是并将继续是其中

的主流。

2. 在全球国际旅游人次中,近距离的国际旅游何以会占绝大比重?

【答案】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旅游活动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通常都遵循先近后远的原则。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容易发现,除了极个别的小国之外,国内旅游活动的规模总是大于出国旅游活动的规模,并且近距离旅游的客流量总是占据很大的比重。

形成近程旅游所占比重较大的基本原因包括:

(1)旅行距离近,交通费用较小。这意味着,在近程旅游方面,拥有这种支付能力的人数无疑较多,因而需求量较大。

(2)往返的旅程时间较短。这意味着,在近程旅游方一面,拥有时间条件的人数较多,特别是寻常周末休假时间也可用于出旅游,因而需求量较大。

(3)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比较接近,易于适应。由于地缘和文化相近,旅游客源地社会与旅游日的地社会之间的社会文化障碍较小,因而乐于互访的人数较多。

(4)在旅行手续以及交通情况方面相对便利。就国际旅游而言,很多国家对邻国居民的旅游来访都实行免办签证或者只需在入境口岸办理简单的临时签证。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通常无需办理旨在准入的履行手续。此外,由于距离较近的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条件通常都比较便利,因而来往旅游者人数众多,甚至会有很多自驾车旅游者。

二、论述题

3. 列举井解释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案】对于旅游资源的特点,人们可能会有不同的归纳。一般地讲,特别是与传统的物产资源相比较,旅游资源的特点主要包括:

(1)多样性

①旅游资源是一个集合概念,即任何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事物皆可以成为旅游资源;

②旅游资源在表现形式上也可反映出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它可以是自然事物,可以是人文事物,还可以是社会事物; 既可以是历史留存下来的事物,也可以是当代人造的事物; 既可以是有形的事物,也可以是无形的事物等;

③旅游资源多样性特点的存在,从根本上讲是由旅游消费者的兴趣及其出游动机的多样性所决定的。

(2)吸引力的定向性

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是各种旅游资源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其实,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者方面的主观认识。这主要表现在,就某项具体的旅游资源而言,它对某些旅游者来说可能吸引力很大,然而对另外一些旅游者来说可能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甚至根本没有吸引力。这意味着,任何一项旅游资源的吸引力都会有某种程度的定向性特点,而不人可能对所有的旅游消费者人群都具有同等的吸引力。

(3)垄断性

除了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当代人造物之外,大多数旅游资源,特别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作为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都具有地理上不可移动的特点。无论是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还是美国的大峡谷或者东非地区的天然野生动物园,情况都莫不如此。这也是国际卜的很多学者称旅游资源为垄断性资源的原因。虽然有人可能会认为,凭借当代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人们完全能够在世界其他地方仿造出这此事物,但这种仿制物将会因脱离了原物的特定历史和环境而不再具有原真性,也失去其原物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4)易损性

同传统的物产资源相比较,旅游资源属于非消耗性资源,只要管理和利用得当,当可用之不竭。这一认识在逻辑上并无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一认识逻辑的前提,即在管理和利用得当的情况下,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和实现。由于这一原因,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如果对其旅游资源的使用不合理或者维护小当,这些资源也很容易遭到损害甚至破坏。有形的旅游资源是如此,无形的旅游资源也有同样的问题。

(5)可创新性

随着时间的发展,旅游消费者的兴趣、需要以及社会时尚潮流都有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使得人造旅游资源的创新成为可能。此外,在传统旅游资源匾乏的地区,当地为了发展旅游业,也可能会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人为地创造某些旅游吸引物。

4. 有观点认为,对于一个大国来讲,其经济不宜过重依赖旅游业。你在何种程度上赞成或反对这种观点? 为什么?

【答案】我赞同这种观点,我认为对于一个大国来讲,应重视和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但不宜在经济上过重依赖旅游业。原因如下:

(1)发展旅游能够对经济产生下列巨大的经济效益:

①有助于增加外汇收入和平衡国际收支;

②有助于增加内需和回笼货币;

③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

④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⑤增加政府税收;

⑥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⑦增加就业机会。

(2)但是,大国的人口数量、本国国情、军事国防、环境承载力以及发展旅游的限制因素等原因使人国绝对不能片面依靠旅游发展经济,必须让三大产业平衡协调发展,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国更是如此。这主要是因为;

①作为现代旅游活动主要组成部分的消遣度假旅游有很大的季节性。虽然需求方面的这种季节性波动有时可通过旅游业的营销努力加以减小,但毕竟不可能完全消除,因而旅游接待国或地区在把旅游业作为基础产业的情况下,淡季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闲置或严重的失业问题,从而会给接待国或地区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