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80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答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①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和整个进程中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③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①队伍迅速壮大;

②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③岗位流动加快。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党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

2.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下的所有制结构?

【答案】所有制结构,是指社会中的各种所有制及其具体形式的比例和相互关系。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形成有其必然性: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离开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就离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为了促进多层次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小同类型的所有制形式。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它们同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①公有制的多种表现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所有制形式,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②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公有制经济所采取的经营、组织、交换、分配等方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己经突破了过去那种仅仅由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实现形式。由于各个公有制企业的公有化程度不同、规模不同、产业属性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不同、经济效益不同及其他种种条件不同,所以它们选择的实现形式也就不同,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局面,如股份制经营、股份合作制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等等。

(3)非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活跃市场、满足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

3.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前提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

4.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

【答案】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体现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①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愚昧无知、失去理想、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

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观念形态上反映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对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③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①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己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②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能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与稳定。这种认同和凝聚能力主要来源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产生凝聚和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增强国际竟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和智力支持:

②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准则,为改革和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③能够引导人们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