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厦门大学中文系861语言学之古代汉语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翻译
1. 标点并翻译。
后稷教民稼穡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农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答案】(1)标点
后稷教民稼墙,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农、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
(2)翻译
后翟知道百姓做农事,种植谷物,谷物成熟了,老百姓便得以生存、繁衍。人之所以为人,除了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但不进行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担忧了,便派契做司徒(主管教育),用关于人与人相处关系的大道理和行为准则来教导人民:父子之间有骨肉亲情,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妇之间相亲相爱而又有内外之别,老幼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放勋说:‘慰劳人民,使民归附,纠正百姓,使民正直,帮助并保护百姓,使他们自得其善性。又接着救济、施恩惠于他们。’圣人是这样地为民忧虑,还能有闲暇耕作吗? ”
2. 标点。
辛垣衍曰先生獨未見夫僕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寜力不勝智不若耶畏之也魯仲連曰然梁必比於秦若僕耶辛垣衍曰然魯仲連曰然則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悅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惡能使秦烹醢梁王魯仲連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為恶醢鬼侯鄂侯爭之急辯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喟然而歏,故拘之於牖里之庫百日,而欲令之死。——曷為興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答案】辛垣衍曰:“先生獨未見夫僕乎? 十人而從一人者,寜力不勝、智不若耶? 畏之也。”魯仲連曰:“然梁必比於秦,若僕耶?”辛垣衍曰:“然。”魯仲連曰:“然則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小悅曰:“嘻!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先生又惡能使秦烹醢梁王? ”魯仲連曰:“固也! 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辯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喟然而歏,故拘之於牖里之庫百日,而欲令之死。——曷為興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3. 加标点,并翻译。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于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答案】(1)标点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于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翻译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4. 翻译下列文章。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 士则兹不悦。”曰:“夫尹士恶知予哉? 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 予不得己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 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 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 予日望之! 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 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答案】孟子离开了齐国,尹士对别人说:“不晓得齐王不能够做商汤、周武,那便是孟子的糊涂;晓得他不行,然而还要来,那便是孟子的贪求富贵。老远地跑来,得不到赏识所以又走了,在昼县歇了三夜才离开,是何等的想长期滞留在齐国,我最不高兴的就是这种人。”
孟子说:“那尹士哪能了解我呢? 老远地来和齐王相见,这是我的希望;不得赏识而离开,难道也是我所希望的吗? 只是我的不得己罢了。我在昼县歇宿了三夜再离开,在我心里还以为太快了,〔我这么想:〕王也许会改变态度的。王假若改变态度,那一定会把我召回。我离开昼县,王还没有追回我,我才无所留恋地有回乡的念头。纵是这样,我难道肯抛弃齐王吗? 齐王〔虽然不能做商汤、周武,〕也还可以好好地干一番;齐王假若用我,何止齐国的百姓得到太平,天下的百姓都可以得到太平。王也许会改变态度的! 我天天盼望着呀!
我难道像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小人吗? 向国君进劝谏之言,王不接受,便大发脾气,满脸不高兴;一旦离开,非得走到精疲力竭不肯住脚吗? ”尹士听了这话以后,说:“我真是个小人。”
5.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 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颜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 盜蹠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壽终。是遵何德哉? 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僨,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餘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答案】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善良的人们。”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 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却终致饿死! 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常常穷得一无所有,连糟糠都难得吃饱,终于过早地夭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人的说法,到底怎么样呢? 盗跖每天都杀害无辜的人,将人的肝炙成肉脯,残暴恶毒,放肆地行凶,聚集党徒几千人,到处横行霸道,竟然活到高龄而死。这又是遵行什么道德呢? 这都是些特别重大而且明白显著的例子啊。如果说到近世,那些操行不端正,做事违法乱纪的人,却终身享受安逸和快乐,财产富裕,一代一代地享用无穷; 有的人选好了道路才举步,看准了时机才说话,从不走小道捷径,不是公平正当的事决不努力去做,可是他们却要横遭灾祸,这样的例子多得没法数了。我对此十分疑惑,如果说这便是所谓的天道,那天道究竟是对呢,还是不对呢?
二、分析题
6. 解释语法现象。
(1)齊侯曰:“豈不榖是爲,先君之好是繼。”
(2)我之懷牟,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3)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4)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5)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答案】(1)两个分句中的宾语“不榖" 、“先君之好”前置,古代汉语中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复指宾语,“是”也要放在动词之前。
(2)分句“其我之謂矣”中宾语“我”前置,古代汉语中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之”复指宾语,“之”也要放在动词之前。
(3)分句“一言以蔽之”中宾语“一言”前置。
(4)远: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远。
(5)夫人:名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做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