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南大学软件工程(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程序的可移植性

【答案】程序的可移植性指程序从某一环境转移到另一个环境下的难易程度。为获取较高的可移植性,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和运行支撑环境,尽量不使用与系统底层相关性强的语言。

二、简答题

2. 瀑布模型有哪些局限性?

【答案】(1)各阶段之间存在着严格的顺序性,特别强调预先定义需求的重要性,在着手进行具体的开发工作之前,必须通过需求分析预先定义并“冻结”软件需求,然后再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些需求。但是实际项目很少是遵循着这种线性顺序进行的。

(2)虽然瀑布模型也允许迭代,但这种改变往往给项目开发带来混乱。在系统建立之前很难只依靠分析就确定出一套完整、准确、一致、有效的用户需求,这种预先定义需求的方法更不能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

(3)传统的瀑布模型很难适应需求可变、模糊不定的软件系统的开发,而且在开发过程中,用户很难参与进去,只有到开发结束才能看到整个软件系统。这种思想的、线性的开发过程,缺乏灵活性,不适应实际的开发过程。

3. 面向对象建模的三种模型是什么,各自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分别可用UML 的哪些图来描述?

【答案】(1)面向对象建模的三种模型是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2)三种模型的主要功能

①对象模型

表示静态的、结构化的系统的数据性质。它是对模拟客观世界实体的对象以及对象彼此间的关系的映射,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

②动态模型

表示瞬时的、行为化的系统的控制性质,它规定了对象模型中对象的合法变化序列。

③功能模型

表示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质,它指明了系统应该“做什么”,更直接地反映了用户对目标系统的需求。

(3)UML 图描述

①在UML 中,使用类图来建立对象模型。

②在UML 中,使用状态图和事件追踪图来建立动态模型。

③在UML 中,使用用例图来建立功能模型。

4. 非渐増式测试与渐増式测试有什么区别?

【答案】(1)渐增式测试和非渐增式测试的定义

集成测试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非渐増式测试和渐増式测试。

①非渐增式测试

首先对每个模块分别进行单元测试,然后再把所有的模块按设计要求组装在一起进行测试。 ②渐增式测试

逐个把未经过测试的模块组装成到已经测试的模块上去,进行集成测试。每加入一个新模块进行一次集成测试,重复此过程直至程序组装完毕。

(2)渐增式测试和非渐増式测试的区别

①非渐增式方法把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分成两个不同的阶段,前一阶段完成模块的单元测试,后一阶段完成集成测试。而渐增式测试把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合在一起,同时完成。

②非渐增式测试需要更多的工作量,因为每个模块都需要驱动模块和桩模块,而渐增式利用已测试过的模块作为驱动模块或桩模块,因此工作量较少。

③渐增式可以较早地发现进口之间的错误,非渐增式最后组装时才发现。

④渐增式有利于排错,发生错误往往和最近加进来的模块有关,而非渐増式发现进口错误推迟到最后,很难判断是哪一部分接口出错。

⑤渐增式比较彻底,已测试的模块和新的模块再测试。

⑥渐增式占用的时间较多,但非渐增式需更多地驱动模块。桩模块也占用一些时间。

⑦非渐増式开始可并行测试所有模块,能充分利用人力,对测试大型软件很有意义。

5. 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包括哪些?

【答案】(1)数据结构设计

对需求分析、总体设计阶段确定的概念性的数据类型,要进行确切的定义。这一部分的设计内容一般比较多,所以大多数采用小型数据库辅助的方法。

(2)物理设计

对数据库进行物理设计,即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物理结构主要指数据库的存储记录格式、存储记录安排和存储方法,这些都依赖于具体所使用的数据库系统。

(3)算法设计

在总体设计的结构完成后,结构各个环节的实现是多解的。这就需要用系统设计与分析的技术来描述。可以用某种图形、表格、语言等工具将每个模块处理过程的详细算法描述出来。

(4)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的设计现在显得比较重要,可以采用字符用户界面设计,图形用户界面和多媒体人机界面设计。这就要结合具体的系统来处理。

(5)其他设计

根据软件系统的类型,还可能要进行以下设计:

①代码设计

为了提高数据的输入、分类、存储及检索等操作的效率以及节约内存空间,对数据库中的某些数据项的值要进行代码设计。

②输入/输出格式设计

③人机对话设计

对于一个实时系统,用户与计算机频繁对话,因此要进行对话方式、内容及格式的具体设计。

④网络设计

如果设计的软件是一个分布式系统,那么还要进行网络的拓扑结构设计。

(6)编写设计说明书

(7)评审

对处理过程的算法和数据库的物理结构都要评审。

6. 试分析瀑布模型的优点和缺点。

【答案】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周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按固定顺序而连接的若干阶段工作,形如瀑布流水,最终 得到软件产品。开发过程是通过设计一系列阶段顺序展开的,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直到产品发布和维护,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循环反馈。

(1)优点

①可强迫开发人员采用规范的方法。

②严格地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

③要求每个阶段交出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质量保证小组的仔细验证。

④对文档的约束,使软件维护变得容易一些,且能降低软件预算。

(2)缺点

①开发过程一般不能逆转,否则代价太大。

②实际的项目开发很难严格按该模型进行。

③客户往往很难清楚地给出所有的需求。

④软件的实际情况必须到项目开发的后期客户才能看到。

7. 提高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技术有哪些?

【答案】(1)避开错误技术

即在开发的过程中不让差错潜入软件的技术;避开错误技术是进行质量管理,实现产品应有质量所必不可少的技术。但是,无论使用多么高明的避开错误技术,也无法做到完美无缺和绝无错误。

(2)容错技术

即对某些无法避开的差错,使其影响减至最小的技术。,容错技术即使错误发生也不影响系统特性,使错误发生时对用户影响限制在某些允许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