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5中外新闻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5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国学生导报》
【答案】《中国学生导报》是抗战以来国统区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学生报纸,1944年12月22日在重庆创刊,复旦大学等大中院校学生主办。《中国学生导报》从创刊起就把宣传的根本任务定为将正在兴起的学校民主运动迅速推向高潮,使它成为学运的火种与号角。抗战胜利后,该报发行上海航空版,自1946年5月起同时出版重庆版和上海版,1947年6月被迫停刊。
2. 徐宝磺
【答案】徐宝磺是中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学家、新闻学者。1912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和新闻学。1916年回国,任北大教授、北京《晨报》编辑。1918年,他和北大校长蔡元培等发起成立北大新闻学研究会,被推选为副会长、新闻学导师和会刊《新闻周刊》编辑主任,定期为会员讲授新闻学基本知识,是最先在国内开设新闻学课程的大学教授。1920年起,先后在北京民国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平民大学等校任教,主讲新闻、经济方面的课程。他所著的《新闻学》一书,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新闻学著作,蔡元培为该书作序,称赞它“在中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
3. 《汇报》
【答案】《汇报》是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1874年6月16日创刊,创办人容阂。《汇报》鼓吹发展洋务,措辞谨慎,不议论官府政事,但对外人侵害中国的言行常有抨击。为维护民族利益,该报曾多次同外商办的《申报》和《字林西报》进行笔战,并在消息和评论中常涉及政事,遭到官府非议,部分股东因此要求退股。同年9月,该报进行改组并改名为《量报》。出版未及一年又因种种困难而再次改组,并更名为《益报》,以示报纸对官府有益而无害,但仍受到官府的限制,勉强维持到1875年年底停刊。从《汇报》一年半的出版历程,可见当时中国人办报之艰难。
4. 《出版法》
【答案】《出版法》是袁世凯政府于1914年12月颁布的一项新闻出版法令。该法对包括报纸在内的一切文字、图画和印刷物都做了类似《报纸条例》中的规定,对出版物的创办、发行、刊载做了苛刻的限禁规定,还在实质上推行出版前的预检制度。其目的在于限制新闻出版自由,使袁世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