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802中外文学史之外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奥林匹斯神系

【答案】奥林匹斯神系是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最高统治者的神系,因居于奥林匹斯山而得名。这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庞大神族,诸神各司其职,分别掌管天上人间的各种事物。它是父权制时代社会的反映,其中主要的有天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海洋神波塞冬、女战神雅典娜、地狱之神哈得斯等。又称为俄林波斯神系。

2. 能乐

【答案】“能乐”是日本的一种成熟的戏剧样式,是由一种名为“猿乐”的歌舞发展而来的。“能乐”已经具备了戏剧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各种因素,但它主要还属于一种歌舞剧,台词、对白较少,而以歌舞为主。“能乐”的文学剧本称为“谣曲”。能乐最著名的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和戏剧理论家奠基人是世阿弥,他的名剧是《熊野》和《赖政》。

3. 《旧约》

【答案】《旧约》是犹太教圣经,也是希伯来民族文学遗产的总汇。《旧约》原文为希伯来文,其内容主线是讲上帝与其子民希伯来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故事。后来从犹太教直接诞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两个——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随这两大宗教的传播,旧约全书被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对世界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4. 多余人

【答案】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 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

5. 《草叶集》

【答案】《草叶集》是19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创作于1855年至1892年,共收有诗歌三百余首。诗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主要思想是讴歌民主和自由,倡导人类平等,赞美大自然,同情下层人民,谴责剥削罪恶。《草叶集》是世界闻名的佳作,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作者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

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

6. 乌利波(Oulipo ,或译为“潜在文学工场”)

【答案】乌利波,Oulipo 为,缩写,音译“乌力波”

,是一个由作家和数学家等组成的打破文本界限的松散的国际写作团体。它直译“潜在文学工场”

由法国诗人、作家雷蒙·格诺和数学家弗朗索瓦·勒利奥内创立于1960年,至今仍活跃于法国乃至

,后延伸出“有力量的,理论上的”等意世界文坛。“潜在”最初指“一定时间后起作用的方法”

义。最为知名的成员有卡尔维诺、乔治·佩雷克、雷蒙·格诺、雅克·鲁博等。就其本质而言,乌利波是一种具有精神同质趋向的文学思维方式。这种文学思维品质被认为是21世纪实验文学的曙光。

7. 舞论

【答案】《舞论》是印度古代戏剧理论著作。作者传为婆罗多牟尼,即婆罗多仙人。这是一部诗体著作,采用史诗的格律,有几处用散文解说。用梵文写成,共分37章。书中主要论述戏剧的理论和实践,但兼及舞蹈、音乐,甚至语法、修辞。《舞论》的“舞”实指戏剧,其中包括音乐和舞蹈动作,应是戏曲一类。书中接触到的文艺理论问题,成了后来各派理论的依据。

8. 悬诗

【答案】悬诗意为“被悬挂的”诗,是指阿拉伯前伊斯兰时期的七首或十首著名长诗。它们是阿拉伯早期诗歌的精品和代表作,是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阿拉伯文学遗产。悬诗采用“格西特”诗体,粗犷自然,反映了阿拉伯氏族社会崩溃时期的社会面貌。代表诗人是乌姆鲁勒·盖斯,其代表作是《悬诗》的首篇。作为阿拉伯古典诗歌的珍品,悬诗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阿拉伯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9. “教育剧”

【答案】“教育剧”是叙事剧的一种形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工人运动中宣传、鼓动的直接产物,是布莱希特在尝试创立叙事剧初期经常采用的一种体裁。“教育剧”的主题大多表现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它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 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学员参与,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

10.“能”和“狂言”

【答案】“能”和“狂言”是日本的两个古典剧种,诞生于镰仓室町时期,是日本戏剧史上辉煌的开端。“能”着重演唱、舞蹈表演,具有庄重典雅的正剧特点,其表现的是一种超现实世界,主角人物是以超自然的英雄的化身形象出现的,由他来讲述故事并完成剧情的推动。现实中的一切则以面具遮面的形式出现,用来表现幽灵、女人、孩子和老人。“狂言”以幽默滑稽的科白、类似相声剧的形式来表演,体现出轻松诙谐的笑剧风格。

二、简答题

11.简析荒诞派戏剧与西方传统戏剧之间的异同。

【答案】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然后迅速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代表剧作家有贝克特和尤内斯库等,其各自的作品《等待戈多》和《椅子》等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剧作。荒诞派戏剧与西力传统戏剧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

(1)荒诞派戏剧与西方传统戏剧之间的相同点荒诞派戏剧与西方传统戏剧之间的相同点在于它们二者都具有其“荒诞”的精神实质。荒诞派戏剧正是作家调动各种荒诞的戏剧形式对人类的荒诞感最直接的展现。

①原始仪式与荒诞派的相同点荒诞派在对戏剧原始的精神实质的回归中,人重新成为了戏剧的中心; 在戏剧表现形式上,荒诞派剧作家创作出了二十世纪的精神仪式,并使现代戏剧具有了原始交感巫术的特点,从而达到一种宣泄情绪和净化心灵的仪式化戏剧效果。

②传统戏剧与荒诞派的相同点同样源于原始仪式并最终成型于中世纪的西方木偶剧使荒诞派戏剧找到了一种纯粹机制化戏剧模式的理想舞台:通过创造和木偶剧一样的隐喻性的舞台,呈现出现实世界最本真的状态; 通过塑造木偶式的符号化人物,荒诞派戏剧将人物作为直喻的舞台形象的一部分,更加深化了人类异化的主题。十九世纪末的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试图创作的不像戏剧的戏剧“淡化情节与冲突”被荒诞派剧作家所汲取,并在创作中将此类“非戏剧”因素推向了极致。

③超现实主义戏剧与荒诞派的相同点二十世纪超现实主义戏剧通过梦幻呈现性的表现方式以及对戏剧语言的颠覆使之成为荒诞派戏剧的先驱。而荒诞派戏剧舞台则被认为是对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理论最好的实践。

(2)荒诞派戏剧与西方传统戏剧之间的不同点

①在戏剧情境的设置上,荒诞派戏剧采取了与传统戏剧相背离的方式一般说来,传统戏剧的情境是比较具体和确定的,而荒诞派戏剧的情境则可说很多是不确定的,特别是人物关系。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尤奈斯库《秃头歌女》中的马丁夫妇。一般说来,传统戏剧的情境设置是合乎理性的,荒诞派戏剧则不是这样,荒诞派戏剧的情境设置大多具有不合情理,不合逻辑的特征。如尤奈斯库的《阿麦迪或脱身术》中,男主人公阿麦迪想当剧作家,在屋里关了15年,就憋出了两句台词。

②在戏剧结构的安排上,荒诞派戏剧采取了与传统戏剧相背离的方式如果说传统戏剧的结构是一种有序的戏剧结构,那么,荒诞派戏剧的结构仿佛是一种无序的结构。同时,荒诞派戏剧往往追求“形式即内容”的直喻效果,在表现人类处境的荒诞性时,常常利用形式的荒诞来“直喻”内容的荒诞。为此,荒诞派戏剧常常采用以下几种结构形态:一是错位式结构形态,二是重复式结构形态,三是片断式结构形态。

③在戏剧语言的运用上,荒诞派戏剧采取了与传统戏剧相背离的方式荒诞派戏剧还对语言进

,使其表达人物思想,表情达意,塑造人物性格,发展戏剧冲突的功能遭到“毁坏”,行“爆破”

通过创造一种荒诞的语言言说方式,一种新的形式功能,在摧毁意义的同时一又于无意义中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