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5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阅读卜列发表在上海某主流报纸上的评论《潇洒上海人》,试剖析一卜它在选题、立论、论证、布局和客观效果上有哪些明显的缺陷?
潇洒上海人
出差在外,经常听到“上海人不要太潇洒噢”之类的话语。这次到新疆采访,从乌鲁木齐坐火车到库尔勒。24日早餐后,准备坐汽车向阿克苏进发时,耳边传来上海口音。万里之外遇老乡,顿觉分外亲切。这一家五口,一对老夫妻,一对小夫妻,还有一个10来岁的孩儿,他们包了一辆丰田面包车,从北疆游到南疆,潇洒得令我的外地同行惊羡不己。
随便聊起,上海老乡有问有答。他们每年全家都要外出旅游一次,从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到云南边睡,从西安古都到内蒙古草原,都去过了。这次,他们从乌鲁木齐的天池、吐鲁番至北疆的阿勒泰,一直游到南疆的库尔勒,还要向阿克苏、喀什进发。询问之下,得知他们花了3万元,将这次自助游的旅程全部包给旅行社。这3万元包括2张上海至乌鲁木齐的飞机票和3张火车票。因为,两位老人和孩子不愿坐飞机,所以一家五口天上地下同时开赴新疆。到了乌鲁木齐,丰田车包下他们在疆的全部旅程。这3万元除去飞机票、火车票、住宿之外,不包括餐饮、景点门票。简单算来,像他们这次旅游(除购物),估计在4万元左右。用当地人的话来说,上海人潇洒得嘲。
这些年,上海人确实潇洒。买房子、买汽车,境内境外越跑越远。尤其是旅游文化成为上海人的一种精神享受之后,短线游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于是,他们在鼓鼓钱包的支撑之下,开始了“长途跋涉”,从国内的海南、西藏、新疆,一直跑到东南亚、西欧、非洲大陆。
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总会使一部分人先潇洒起来。这种潇洒是对金钱价值取向的递进,在消费层次上向世界接轨。无疑,这是市民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当然,潇洒的是上海人中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潇洒起来。但愿再过5年、10年,有更多的上海人潇洒起来。
不过,潇洒的上海人中也有“不够潇洒”的一面。比如:那种老大自居高人一等的对人不尊重,对贫困地区贫困人的轻视,甚至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等。既然潇洒了,就要潇洒得文明,潇洒得礼貌,潇洒得有知识,潇洒得不让人讨厌。唯有提高潇洒的素质,才能潇洒得更潇洒。
第 1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