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管药师题库>药理学题库

问题:

[单选,B型题] 呋塞米的利尿作用机制是()

A . 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稀释和浓缩功能
B . 抑制远曲小管近端稀释功能
C . 抑制远曲小管、集合管Na重吸收
D . 对抗醛固酮的作用
E . 增加心输出量而利尿

鼻咽部的解剖说法不包括下列哪项()。 鼻咽顶部粘膜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聚集,称腺样体。 鼻咽部左右两侧有咽鼓管咽口及咽隐窝。 咽鼓管咽口位于下鼻甲平面后端后方1.0~1.5cm处。 鼻咽下方与喉咽相通。 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其上方与颅底破裂孔接近。 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主要辅助检查是() B型超声检查。 宫腔镜检查。 分段刮宫病理检查。 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 宫腔吸出液或毛刷细胞学检查。 口腔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不包括() 牙周病。 唇血管神经性水肿。 药物过敏性口炎。 急性牙髓炎。 过敏接触性口炎。 关于间歇导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如患者完全不能自主排尿,导尿频率为4~6次/日,每次导出的尿液以400ml为宜。 如患者能部分排尿,导尿频率为1~2次/日。 残余尿少于80~100ml时可以停止间歇导尿。 间歇导尿期间患者须建立定时定量饮水、定时排尿的制度,以便合理选择导尿时机。 患者每日进水量一般要2000ml以上,保持尿量1000ml/d以上。 直肠下1/3锐器插入伤处理原则为()。 清创缝合创口,直肠周围间隙引流。 冲洗创口,清创缝合。 不缝合创口,只行直肠周围间隙引流。 剖腹行乙状结肠造口,冲洗下端肠腔,修补损伤。 剖腹行乙状结肠造口,冲洗下端肠腔,修补损伤,引流直肠周围间隙。 呋塞米的利尿作用机制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