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填空题

1. 我国最旱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是_______。

【答案】《尚书》

【解析】《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

2. 《喻世明言》的书名也称为_______。

【答案】《古今小说》

【解析】明代冯梦龙在通俗文学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三言”的编著。“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3. 《庄子·寓言》云:“寓言十九,重言十七,_______口出,和以天倪。”

【答案】危言

【解析】庄子为文擅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也曾自诩其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三言”中,“寓言”是指出自虚构、别有寄托的语言:“重言”是指援引或摘录前贤或古人的谈话或言论; “卮言”是指写起来行云流水、读起来酣畅淋漓,给人以浪漫主义美感的语言。

4. 东汉抒情赋主要有_______和述志赋两类。

【答案】纪行赋

【解析】纪行赋是通过记叙旅途所见而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题材源于刘欲的《遂初赋》。纪行赋以纪行为线索,兼有抒情抒怀,写景叙事,一般篇幅不太长。代表作有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

5. 后秦时期,_______率弟子,译出了《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等佛教经典。

【答案】坞摩罗什

【解析】坞摩罗什,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博通大乘小乘。后秦弘始三年(401)入长安,至十一年(409)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论,系统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

6. 清初拟话本小说最有特色的是李渔的《_______》和《十二楼》。

【答案】无声戏

【解析】《无声戏》《十二楼》是李渔自兰溪移家杭州后数年间作成并刊行的作品,其中《无声戏》分内外两集,共18篇。

7. “一祖三宗”之说最早见于方回的《_______》一书。

【答案】瀛奎律髓

【解析】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最早见于方回著的《瀛奎律髓》。“一祖三宗”指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8. 《焚书》作者是_______。

【答案】李赞

【解析】《焚书》是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费所著的哲学性、文学性著作。李费于万历八年(1590年)64岁高龄时著成此书。《焚书》又称《李氏焚书》,共6卷。

9. “谴责小说”的概念不见于“小说界革命”中,而是_______1920年治小说史时的新创。

【答案】鲁迅

【解析】“谴责小说”的概念是鲁迅1920年治小说史时的新创。其代表作有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10.刘勰《文心雕龙》评_______为“五言之冠冕”。

【答案】《古诗十九首》

【解析】《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文人五言诗的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称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锺嵘《诗品》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11.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长于骄文,一时齐名,号称“_______”。

【答案】二十六体

【解析】晚唐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都擅长骄体文,其中李、温、段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他们大力提倡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的四六文,重辞藻、典故、声韵、偶对,向唯美主义方向发展,并将骄文广泛应用到书信、公文、表奏等各种文体中,不少作品无异于文字游戏。

12.批评“儒以《诗》《礼》发冢”的思想家是_______。

【答案】庄子

【解析】《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家。大儒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 ’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 ’

接其鬓,压其顪,儒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

二、名词解释

13.古诗十九首

【答案】《古诗十九首》,古诗组诗名,其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南朝萧统从无名氏《古诗》中选录了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的。这些诗反映了汉末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两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锺嵘在《诗品》中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

14.三言二拍

【答案】“三言二拍”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濛初。“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15.建安风骨

【答案】建安风骨是对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俊爽刚健风格的概括。建安文学以曹魏集团为中心,主要成就在诗歌。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其内涵主要有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浮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

16.元嘉体

【答案】元嘉体是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出现的一种诗风,其特点是注意描绘山水,讲究对偶,在宋文帝元嘉年间为一时风气,故名之。“元嘉体”之名始见于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用以概括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诗风。谢灵运擅长写山水诗,以辞藻富赡,善于描写自然景物著称; 颜延之以侍宴、应制之作居多,其特点是典雅、凝炼,往往雕琢过甚,用典过多,虽亦有写景之句,常有“雕缓满眼”之弊; 鲍照作品以乐府诗为最有名,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远胜颜、谢。他乐府以外的一些诗则较重辞藻,其特点是以奇险取胜。

17.江湖诗派

【答案】江湖诗派是南宋末年的一个诗歌流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