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波兰1944年华沙起义研究

关键词:1944年华沙起义 背景 经过 影响

  摘要


摘 要 :1944年的华沙起义不仅仅表现为一场波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反法西斯斗争,更为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大国在东欧的争夺和角逐。起义的失败使“波兰问题”在事实上得以解决。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对“华沙起义”这一事件的研究相对薄弱,对起义爆发的原因以及对起义的评价等问题依然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因此研究华沙起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材料方面,随着苏联的解体和波兰国内体制的转变,有关华沙起义的大批档案得以公开,这为进一步研究华沙起义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同时,随着纪念华沙起义60周年活动的开展,大批起义参加者的回忆录及口述材料又为研究华沙起义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正是在这些材料之上本研究才得以开展。
本文主要通过对华沙起义爆发背景的分析,指出起义的发生除了国际方面的有利原因外,还有波兰自身深刻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起义的发生既是波兰国内政治斗争的结果,也是波兰流亡政府长期战略准备的结果,起义的发生也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起义最终由地下政府发动,在指导思想上贯彻了波兰传统的“两个敌人”原则,这些导致了起义有双重的政治目标,“在军事上反希特勒,在政治上反对苏联”[1]。由于战时特殊的环境,以及流亡政府内部的纷争,使得起义计划明显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忽视了在地缘政治下苏联对波兰的影响力,最终导致起义走向了失败。
起义经过不是本文的写作重点,但起义过程同样重要,它不仅反映了起义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折射出了民众对起义态度的变化,从总体上体现了华沙起义的性质。
本文重点分析了盟国对华沙起义的态度,指出了英、美、苏三大同盟在“波兰问题”上冲突的本质。由于二战时特殊的环境决定了盟国间存在着打败法西斯的共同利益,在这一共同利益制约下三国间展开激烈的较量,以至于威胁到大同盟的团结,但由于反法西斯共同利益的需要,最终维持了合作。大国围绕起义展开的争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盟国对起义的援助,使起义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注定了起义最后失败的命运。
最后本文分析了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失败的原因,指出起义的结果改变了波兰的历史命运,“为‘波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答案”。[2]
关键词:华沙起义  起义的背景  盟国对起义的态度 起义的影响 



[1] 郭增麟.波兰独立之路〔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11.


[2] The Polish Question and the Warsaw Uprising.The UVM History Review〔J〕. December 2000, VolumeⅡ, No.1. http://info-poland.buffalo.edu/web/historyWWⅡwstanie/link.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