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840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华莱士·格里利(HoraceGreeley )
【答案】华莱士·格里利(HoraceGreeley )(1811-1872)是美国最著名的报人之一。帮助自由党人主编竟选州长和总统的宣传报纸,从而成为纽约自由党的三巨头之一。1841年4月10日创办廉价报纸《论坛报》。1854年他参与创建共和党,并帮助林肯入主白宫。美国历史学家高度评价((论坛报》,称它在废奴运动中的作用仅次于林肯总统。格里利赞成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拥护工会制度,曾任纽约印刷工会首任会长,注意职工福利和农民生活,反对墨西哥战争等。
2. “黄色报纸”
【答案】“黄色报纸”是指刊登黄色新闻的报纸。黄色新闻是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他们经常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 滥用照片,以至偷窃和伪造照片; 采用种种欺骗手法,如捏造访问记和新闻报道,歪曲性的标题,假科学,假学术; 星期日增刊登载彩色滑稽连环画和肤浅的文章; 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发动运动反对平民所遭受的欺辱。刊登这类新闻的报纸被称为“黄色报纸”。
3. 垄断竞争
【答案】垄断竞争是传媒市场竞争的一种模式,指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在这种市场结构中,企业数量很多,每个企业的产量只占较小的市场份额,一个企业的行为小会对整个市场造成太大的影响; 企业进出这个行业是自由的; 各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是有差别的,企业间竞争激烈。因此,这种市场结构下强调的是产品的差异性,成熟的媒介市场必然是一个垄断竟争的市场。
4. P2P 技术
【答案】P2P 技术又称为对等网络(PeertoPeer )技术,是一种网络结构的思想。P2P 技术主要指由硬件形成连接后的信息控制技术,其代表形式是软件。它与目前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也就是WWW 所采用的结构方式)的一个本质区别是,整个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或中心服务器)。在P2P 结构中,每一个节点(peer )大都同时具有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通讯等三方面的功能。P2P 网络中每一个节点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
5. “一城一报”
【答案】“一城一报”是指新闻传播领域曾经出现过的一个社会现象,是对美国二战后报业集中和垄断发展现象的概括。二战以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报纸发行量亦不断持续上升,但在激烈的竞争下,报业发展却出现了极度垄断的态势。日报的总数不断减少,以至于出现了许多城市只有一家日报,即所谓的“一城一报”现象。“一城一报”是报业经过多年自由竞争的结果。
6. 《印度教徒报》
【答案】《印度教徒报》于1878年由六位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具有反殖民主义传统。二战期间坚决反对法西斯主义,支持民族独立运动。现为卡斯图里父子有限公司所有,总部设在马德拉斯市,在马德拉斯市等城市出版。支持国大党,在南部印度较有影响。读者多为有知识的年轻人,且有较高文化。该报系出有4种出版物。
7. 《北极星报》
【答案】《北极星报》是英国宪章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工人报纸,对宪章运动进行了全面、完整的报道。1837年11月11日创刊于英国北方城市利兹,创办人和主编是菲格斯·奥康瑙尔。最初是一家地方性的宪章派周报,但很快发展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工人报纸,最高销数达到10万多份。1844年11月,该报从利兹迁到伦敦出版,成为宪章派左翼实际上的中央机关报。该报报道面很宽,注重时效,文字激昂。19世纪40年代起,宪章运动新一代的左翼领袖乔·哈尼、厄·琼斯亦成为该报的编辑。从1843年起,恩格斯是该报的通讯员。1847年,《北极星报》和马克思、恩格斯编辑的《德意志一布鲁塞尔报》,以及法国的《改革报》,结成了进步报刊同盟。随着英国宪章运动的衰落,1852年,该报在困境中被卖给了一个资本家,结束了它15年轰轰烈烈的生命历程。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欧洲最优秀的报纸之一”。
8. 《杜歇老爹报》
【答案】《杜歇老爹报》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受大众欢迎的报纸,1790年9月6日由阿贝尔创办。“杜歇老爹”是法国民间戏剧中的角色,机智灵活,嫉恶如仇。这份报纸创刊初期比较温和,随着革命的深入和保皇派真面目的暴露,它开始抨击贵族和天主教,表现出鲜明的革命立场和泼辣的战斗风格,深受群众喜爱。
二、简答题
9. 互联网络是怎样兴起的,它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案】互联网的酝酿、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技术和物质准备阶段(1968年以前)
包括:A. 计算机技术; b. 通信技术; c. 网络技术。
(2)初具雏形的ARPANET 阶段(1969-1985
1982年,美国国防部宣布将TCP/工P 协议作为标准,要求所有接入APANET 的计算机网络
必须采用这一协议。1983年,TCP/工P 被许多计算机网络所接受,成为了网际互联网络上的标准通信协议。这是全球互联网络正式诞生的标志。
(3)在科研教育中发展的NSFNET 阶段(1986-1992
阿帕网和工CP/IP技术的成功,使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认识到网络将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1986年,名为NSFNET 的高速信息网络建成。从网络技术或使用角度来讲,在万维网诞生之前,因特网的使用范围仍然不广。直到1993年万维网开始推广,才真正使计算机网络“飞人寻常百姓家”。
(4)在商业化运作中飞跃的因特网阶段(1993-)
商业化的运作和万维网的推广,带来了因特网的历史性飞跃,使得它在通信、检索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世界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传统媒体、政府部门、军队、政党、宗教团体、工商企业和家庭个人,纷纷上网。1995年是因特网发展的关键一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不再向因特网提供资金,因特网从此完全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
10.简述巴黎公社时期革命报纸的特点,巴黎公社在新闻领域最重要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答案】(1)巴黎公社时期(1871)革命报刊的特点
巴黎公社时期,巴黎约有近40种支持公社的报纸,这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出版的第一批革命报纸,是公社事业另外一条重要战线。它们阐述公社的目标和任务,公布公社的各项法令和决议,向人民解释法令、决议的内容和意义,揭露资产阶级政府投降卖国的真面目,及时反映劳动人民的呼声,与读者建立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为捍卫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作出了重大贡献,它们的经验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宝贵财富。在这些报纸中最重要的有:
①《法兰西共和国公报》。简称《公报》,是巴黎公社期间最重要的报纸。原是梯也尔政府的机关报,1871年3月18日被国民自卫军接管,3月20日改为巴黎公社的机关报。自3月20日到5月24日共出版66期。该报除发布公社的重要宣言、法令、决议和指示外,还澄清事实真相,戳穿敌人的谎言。但该报印刷发行业务掌握在私人手里,文风刻板,不太关心群众利益,出报时间晚,价格太贵,所以销量只有3000份。
②《杜歇老爹报》。公社时期影响最广、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重视并大量刊登读者来信,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语言浅近,通俗易懂,很受欢迎,但是缺乏深度。
③《社会革命报》。很有影响的蒲鲁东派报纸,自3月31日至5月7日共出48期。该报以大量篇幅报道国民自卫军的英雄业绩,其最大特点是更多地讨论一些革命问题。如工人阶级和妇女在革命中的作用,改造所有制等问题。“无产者论坛”专栏为开展讨论提供了场所。
④《人民觉醒报》。在新雅各宾派报纸中最有影响。详细报道公社委员会会议情况,经常发表论述公社各项政策的专论。态度坚决,反对和凡尔赛妥协。
此外,蒲鲁东派的《公社报》、新雅各宾派的《复仇者报》、发行量最大的《人民呼声报》都是重要的革命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