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外国教育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辨析题
1.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明荀况在师生关系问题上强调不唯师说。
【答案】错误。
《劝学》中这段话阐明了持久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有完善的作用,也蕴含了学生必须向老师学习求教的思想,但推导小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不唯师说的结论,荀况也并无小唯师说的思想。荀况认为,教师与天、地、君、亲处在并列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治理; 教师是礼义的化身,人的完
,否则就是背叛。善没有比向老师学习更为有效的办法。因此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师云亦云”
据此提出尊师,并以是否尊师为国家兴衰的标志。
2. 人是教育的产物。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人是教育的产物”是一种外栋论的主张,夸大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它一方面忽视了遗传及成熟等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忽视了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实际上,人的发展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产物,教育只是给个体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3. 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答案】此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思维定势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
(2)思维定势有时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又阻碍问题的解决,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①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基本相同时,思维定势能使人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 可以使人将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②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不相同时,定势使人习惯性地采取原先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使人的思维活动刻板化,而不进行别的尝试,就会阻碍问题的解决。所以认为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是错误的。
二、简答题
4. 简述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的三大命题。
【答案】(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5. 分析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答案】进步教育运动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兴起、成型、转折和衰落四个阶段。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地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该运动存在期间,美国社会发展迅速,变化剧烈,对美国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美国在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后,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社会结构也更为复杂,不同集团的利益日趋多元化,使进步教育家们无所适从。尤其是战后冷战局面的出现、与朝鲜的战争以及美国国内麦卡锡主义的盛行,美国社会的状况已经使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客观基础。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使进步主义教育遭到更为广泛、激烈的批评。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例如,过分强调儿童个人的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决定作用; 过分否定学校工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此外,进步教育运动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多元化与运动的相对统一性之间,以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导致了运动内部的分裂。进步主义者所建议的做法在时间和能力上,对教师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3)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
6. 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答案】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品德的系统影响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1)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共性和个别差异性,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计划、措施进行的同时,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每个教育对象,有的放矢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采取特殊的有效措施,加以个别指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优势,弥补每个学生的短处和不足。
(2)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能动性
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筛选、过滤和改造的机制作用。一方面,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精神状态、需要、兴趣、目的等倾向性来选择环境和教育对他的影响。当外界环境和教育符合人的需要、兴趣和目的时,人会积极接受这种外来影响,并根据自己原有的认
,从而导致原有心理结构的变化,实现教育影响预期的结果。知结构来决定“同化”或者“顺应”
否则,他会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抵制这种教育影响。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能够活
化并创造新的教育资源。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建构能力相匹配,只有当教育要求处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内时,才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建构活动。教育能否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关键是能否激起学生不断建构新知识的欲望。
(3)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
家庭和学校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是天然的合作者,家庭环境及其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直接消长着学校的教育作用。同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整体的社会环境、民族心态、文化传统都可能对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产生影响,如开明的政治制度、良好的社会风尚能强化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消解学校教育中的消极影响; 公民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文化的氛围等。
7. 简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答案】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中。他经过多年的教育实验,开展教育革新实验和教育理论探索,办学成绩斐然,参观者成批而至,其学校成为当时欧洲的“教育圣地”。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1)教育目的。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应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通过教育使人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劳动能力与身体健康的人。裴斯泰洛齐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内容,包括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
(2)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他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要求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
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③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化;
④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3)要素教育。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其基本思想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主要有:
①体育。体育的任务是发展儿童身体的力量和技巧。体育中最简单的要素是各关节的运动。关节活动的最基本动作是打击、搬运、拖拉和旋转。
②德育。道德教育是裴斯泰洛齐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他认为,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儿
童对母亲的爱。儿童道德教育的基础应首先在家庭中奠定。教育儿童要靠说理,而不求助于体罚。
③智育。数目、形状、语言是教学的基本要素,智育借助这三个要素来实现。
(4)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①语言教学。裴斯泰洛齐把语言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语言教学要从发音教学开始,然后进行单词教学,最后是严格意义上的语言教学。
②关于算术教学。裴斯泰洛齐认为数字1是数目的最简单的要素,而计数是算术能力的要素。
③关于测量教学,也称为形状教学,其目的是发展儿童对事物形状的认识能力。他还将测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