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江大学课程与教学论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对定性分析可靠性的检验表现为( )。

A. 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与客观性

B. 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以及主观与客观的实际

C. 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客观性

D. 分析结果的信度、客观性

【答案】A

【解析】定性分析的可靠性主要表现为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与客观性。三者中首先是客观性。教育研究中由于研究者本人的参与,搜集资料又不易客观,因此进行定性分析时要保证客观性是很难的,但它又非常重要,没有一定的客观性也就不会有好的效度和信度。

2. 题录、书目、索引、题要和文摘等属于( )。

A. —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答案】B

【解析】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3. 第一手文献是指( )。

A. 零次文献

B. —次文献

C. 检索性文献

D. 参考性文献

【答案】A

【解析】记录在非正规物理载体上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源信息叫做零次信息,比如书信、论文手稿、笔记、实验记录、会议记录等,这是一种零星的、分散的和无规则的信息。

4. ( )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笛卡尔的唯理论

C. 康德的古典哲学

D. 弗雷格的分析哲学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就是唯物辩证法,它对人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5. 下面有关研究计划基本格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教育实践研究计划格式

B. 专题研究计划格式

C. 教育实验研究计划格式

D. 研究生论文工作计划格式

【答案】A

【解析】研究计划的基本格式包括:①专题研究计划格式;②教育实验研究计划格式;③研究生论文工作计划格式。

6. 下列有关教育实验的陈述错误的是( )。

A. 教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科学实验活动

B. 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

C. 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D. 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

【答案】A

【解析】为了实现教育理论的科学化,必须积极开展各种教育实验。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总体上分析,教育实验是从以下两条线索发展起来的。一条线索是受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的影响,另一条线索是,教育实验从一般教育活动本身分化发展而来,并发展形成为当今教育实验的两种基本范型。

7. 教育研究课题的基本类型包括( )。

A. 基础性研究课题、实践性研究课题

B. 理论性研究课题、实践性研究课题

C. 基础性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

D. 理论性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

【答案】C

【解析】按照研究的性质和目的来分,教育研究课题一般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基础性研究课题;二是应用性研究课题。主要包括那些为基础理论寻找各种实际应用可能性途径的课题,是以改造或直接改变教育现象和过程为主要目的。

8. 以教育理论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是( )。

A. 实验报告

B. 学术专著

C. 观察报告

D. 调查报告

【答案】A

【解析】实验研究报告是对整个教育实验研究的全面总结。通过闭读实验报告,使人们对该实验有全面系统了解,为他们评判、接受或应用这一实验研究成果提供依据。因此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对该实验的总结与推广起着重要作用。

9. 在“基层教育组织建立的三级教育科研课题组结构模式”中,三级指的是( )。

A. 市教育机构、县教育机构、乡镇教育机构

B. 县教育机构、乡镇教育机构、中小学学校教研室

C. 市教育机构、区教育机构、中小学学校教研室

D. 县教育机构、区教育机构、中小学学校教研室

【答案】C

【解析】以教育实际问题为中心,在基层教育组织建立的三级教育科研课题组结构模式。这里所说的“三级”,指市、区教育机构(如教科所、教育学院、教研室等)和中小学学校教研室。课题组一般由三部分人组成,即行政领导干部、有某方面专长的教育研究人员以及有丰富教育实践经验的教师。

10.下面( )不属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阶段。

A. 直觉观察期、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B.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发展期

C.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期

D.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答案】B

,分析为主【解析】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阶段依次为:直觉观察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期(20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纪上半叶)。

11.下面有关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的阐述,( )不正确。

A. 在研究目标上,以价值导向作为根本依据

B. 在研究的准备阶段,充分重视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C. 在研究过程的实施上重视人的主体性发挥及非理性因素

D. 在研究结果的评价分析上摒弃“教育的发展是单纯知识传递、积累的过程”的片面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