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配颈阔肌的神经是()。 面神经颈支。 面神经下颌缘支。 下颌舌骨肌神经。 副神经。 耳大神经。
患者男,24岁,“发热伴肌肉酸痛4d”于11月25日来诊。体温最高达40℃,有轻度畏寒,头痛,肌肉酸痛;偶咳,痰少,呈黄黏痰。无禽类和野生动物接触史,无旅游史和不洁食物史。该患者目前的最佳治疗是() A.退热。 止咳去痰。 给予抗生素。 给予抗病毒药物。 给予糖皮质激素。 吸氧。 补充维生素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男,57岁,慢性咳喘,咳痰20余年,3年来间断下肢水肿,感冒后病情加重1周,嗜睡,入院后酸碱失衡诊断应为()。 呼酸+代碱。 呼酸代偿。 呼酸失代偿。 呼酸+代酸。 代酸失代偿。
赵某,女,37岁。1980年10月4日初诊。主诉:右胁疼痛反复发作近2年,加重3个月。患者发病的2年前,因工作原因与同事争吵后出现右胁胀痛,且逐渐加重,喜太息,不思饮食,经肝功能及胃肠等有关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服中、西药后症状缓解。后疼痛反复发作。3个月前出现针刺样疼痛,时轻时重。昨晚疼痛又作,特来门诊求治。饮食一般,二便正常,无发热,时有太息。检查:舌质微紫暗、苔薄白,脉沉细涩。现右胁刺痛难忍,有时引及右背,拒按,面部有淡黑色斑块沉着。若胁下有癥块,正气未衰者,可以服用何方() A.鳖甲煎丸。 血腹逐瘀汤。 桃仁红花煎。 柴胡疏肝散。 以上都不是。
毛囊炎、疖和痈的主要致病菌是()。 溶血性链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变形杆菌。 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女性,10岁。皮肤突然出现瘀点,瘀斑,大小不等,斑色鲜红,伴鼻衄,便血,血色鲜红,并见发热。口渴心烦,腹痛呕吐,舌质红,脉细数有力。治疗首选方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