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626风景园林理论综合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写意山水园

【答案】“写意山水园”指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林,其特点是以山水为骨骼,以诗情画意为表现形式。

2. 自然式山水园林

【答案】自然式山水园林是以神州大地上不同的山川为本原,以山水为景观的造园风格。中国自占以来崇尚自然,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人与物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同时,山河壮丽的美好景色也启发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自然式山水园林由此形成。这种园林以表现自然为目的,排斥规则、对称,力避人为造作气氛,与轴线对称、几何图形、分行列队、显示人的力量的欧洲园林大相径庭。

3. 长物志

【答案】《长物志》为明代文震亨所著,全书共12卷,其中与园林直接有关的是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室庐卷介绍了各种建筑类型及其细部构造和装修,提高设计及评价标准的是雅和古; 在花木卷中,分门别类地介绍厂园林中常用的42种观赏花木的方法,并提出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若干; 水石卷中分别讲述园林中常用的水体石料,提出叠山理水原则:在禽鱼卷中仅举出鸟类6种,鱼类1种,特别指出造园要突出大自然生态的特点。

4. 大内御苑

【答案】“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皇居或离皇居很近,便于皇帝口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5. 离宫御苑

【答案】“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远郊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6. 天人合一

【答案】“天人合一”是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它深刻影响着古人的“自然观”,指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于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园林作为人所创造的“第二自然”,里面的山水树石、禽鸟鱼虫当然是要保持顺

乎自然的“纯自然”状态,从而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的发展方向。

二、填空题

7. 宋代著名的东京四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琼林苑; 玉津园; 金明池; 宜春苑

【解析】“东京四苑”是北宋初年建成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位于当时的东京城外。

8. _____和_____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功能。

【答案】狩猎; 通神

【解析】最旱见于史籍记载的园林是“囿”,园林中的主要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囿”为狩猎之用,而“台”为通神之用,所以,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功能。

9. 明代计成为扬州郑元勋营造了_____。

【答案】影园

【解析】明代万历末年到天启初年,扬州盐商郑元勋为奉养母亲,请造园名家计成造园,园址选在扬州城外西南隅,荷花池北湖,二道河东岸中长屿上。园内柳影、水影、山影,恍恍惚惚,如诗如画,后命名“影园”。

10.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兴建的建章宫中的太液池之布局与造景可谓后世园林创作的模本_____。

【答案】一池三山

【解析】“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兴建的建章宫中的太液池是典型的“一池三山”模式。

11.魏晋南北朝的私园,按其所处位置可以分_____和_____。

【答案】城市私园:郊外别业

【解析】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史上转折的时期,这时私园也正在发展转折阶段。其中有建在城市里面或城近郊的城市型私园一宅园、游憩园,也有建在郊外的郊外别业一庄园、别墅。

12.按造园的选址和形式分类,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有_____和_____两大基本类型。后者更是中国园林的典型。

【答案】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

【解析】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人工山水园一般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是中国造园发展到完全自觉创造阶段而出现的审美境界最高的一类园林。

13.清末二大离宫御苑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圆明园; 避暑山庄; 清漪园(颐和园)

【解析】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还包括它的两个附园一长春园和绮春园(万春园)在内,因此又称圆明三园。

14._____宫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_____遂成为历史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答案】建章、他三山

【解析】建章宫是上林苑中最重要的一个宫城,位于汉长安城西城墙外,今只桥北的高堡子、低堡子一带。其宫殿布局利用有利地形,显得错落有致,壮丽无比。它打破了建筑宫苑的格局,在宫中出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建筑。它在前殿西北开凿了一个名叫太液池的人工湖,高岸环周,碧波荡漾,犹如“沧海之汤汤”。池中有瀛洲、蓬莱、方丈三座仙山,以象征东海中的天仙胜境。并用玉石雕凿“鱼龙、奇禽、异兽之属”,使仙山更具神秘色彩。

15.我国文献记载中己知最早的帝王苑囿是_____。

【答案】殷封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

【解析】据《史记. 殷本纪》载,殷封王“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这“沙丘苑台”,就是以“沙丘”命名的一座园林,其中还养有许多动物。西周,周文工“有囿方七十里”,筑台日“灵台”,凿地日“灵沼”,并置禽兽于其中,设“囿人”管理。“囿”即周代的园林,其特点是有高台、池水和动物,而高台作为赏景之处,在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

16.清代李渔首创的_____,是在墙上开窗,在窗外布置竹石小品,使景入画的一种做法。

【答案】洞窗

17.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是_____。

【答案】避暑山庄

【解析】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由皇帝宫室、阜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一七零三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建成。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18.最旱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_____,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答案】囿

【解析】我国园林的兴建是从殷、周开始的,囿是园林的最初形式,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 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美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