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贵州财经大学文法学院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帕累托改进

【答案】如果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同时其他任何人的境况没有因此变坏,则认为这种变化增加了社会福利,或称帕累托改进。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定义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于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下,任意改变都小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2. 折弯的需求曲线

【答案】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也被称为斯威齐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斯威齐于1939年提出,被用来解释一些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

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价格,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悄售量的减少是很多的; 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

如图所示,根据斯威齐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该垄断厂商由B 点出发,提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 需求曲线上左上方的dB 段,降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 需求曲线上右下方的BD 段,于是,这两段共同构成的该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为dBD 。显然,这是一条弯折的需求曲线,折点

是B 点。这条弯折的需求曲线表示该寡头厂商从B 点出发,在各个价格水平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

虽然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为寡头市场较为普遍的价格刚性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但是该模型并没有说明具有刚性的价格本身,如图中的价格水平

,是如何形成的。这是该模型的一个缺陷。

3. 交换的契约曲线

【答案】交换的契约曲线也称为合同曲线,是交换双方进行交换时最有效率点的轨迹。该曲线上的任意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可以用埃奇握斯盒状图来说明交换的契约曲线,如图所示。

交换的契约曲线的形成

图中,画出了消费者A 、B 消费两种商品X 、Y 的无差异曲线。两横轴分别表示A 、B 消费X 的数量,两纵轴分别表示A 、B 消费Y 的数量。凸向原点O A 的实曲线I A 、II A 、III A 为消费者A 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O B 的虚曲线I B 、II B 、III B 是消费者B 的无差异曲线。A 、B 两人的无差异曲线分别相切于点P 1、P 2、P 3,把所有这些切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就可得到契约曲线CC' 。

A.B 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因此CC'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契约曲线就是帕累托最优点的轨迹,曲线上的交换都是最大满足效用的交换。

在契约曲线外的点如D 点,A 、B 两人的边际替代率不同,从而不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此时,可以通过把商品在A 、B 之间重新分配,从而在不减少A (或B )的效用情况下,提高B (或A )的效用。如果重新分配沿II A 进行,则到达P 2点时没有改变A 的效用,而B 的效用从I B 水平提高到II B ; 如果重新分配沿着II B 进行是同样的道理。这种重新分配的结果都使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满足了交换的最优条件。

二、简答题

4. 简要说明垄断厂商为什么不会生产使总收益达到最大化的产量。

,即按照MR=MC的原【答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厂商必须满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则来决定产量水平和价格水平,也可以用弹性表示为:

由于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不可能为零,因此边际收益也不会等于零。如果垄断厂商生产使总收益最大化的产量,则必然使边际收益等于零,这就与垄断厂商的定价原则相冲突,因此垄断厂商不会生产使总收益达到最大化的产量。

5. 根据序数效用论者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1)如果,消费者应该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为什么?

(2)比较基数效用论者与序数效用论者关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

【答案】(1)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在两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和偏好给定的前提下,

如果

,则消费者增加商品1的需求量,减少商品2的需求量,便可增加效用水平。如图所示,

在F 点,无差异曲线I 1的斜率绝对值MRS 12大于预算线AB 的斜率绝对值。此时,消费者只需从F 点出发,沿着预算线AB 通过增加商品1的数量和减少商品2的数量,就可以增加效用水平,直至达到无差异曲线I 2和预算线AB 的切点E ,即有

,从而实现最大效用。

消费者均衡及其调整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调整背后的经济原因,可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譬如,

一方面,不等式左边,表明,在消费中,该消费者的主观偏好表现为此时减少两单

可以解读位商品2并同时增加一单位商品1就能保持效用水平不变; 另一方面,不等式右边

为,在市场上,两种商品的价格均为1,即两商品按市场价格的客观交换比例是1:1,因此,消费者在市场上放弃两单位商品2就可以换取两单位商品1。综上所述,在收入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只需在市场上用两单位商品2换取两单位商品1,便可在消费过程中提高效用水平。其理山是,根据该消费者的主观偏好,既然该消费者减少两单位商品2时仅需增加一单位商品1就能保持效用水平不变,那么,现在消费者在市场上能够用两单位商品2换得两单位商品1,从而使得自己能够增加两单位商品1的消费,他的效用水平自然也就增加了。

类似地,如果,则消费者减少商品1的需求量,增加商品2的需求量,便可增加效用水

。此时,平。图中,在G 点,无差异曲线I 1的斜率绝对值MRS 12小于预算线AB 的斜率绝对值

消费者只需从G 点出发,沿着预算线AB 通过减少商品1的数量和增加商品2的数量,就可以增加效用水平,直至达到无差异曲线I 2和预算线AB 的切点E ,即有 ,从而实现最大效用。(2)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于各自对“效用”衡量标准,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采用了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