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新课程背景下的陕西农村高中校本教研实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陕西农村高中,校本教研,现状,对策

  摘要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解决学校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它是对我国几十年来的传统教研模式的重大发展。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己在全国陆续开展,高中教师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事实证明,校本教研不仅能够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开展,还能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加快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而实际中各校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持续地进行。
陕西作为07年9月进入高中新课改的实验区,才刚刚迈开改革的脚步。探索教师如何转变旧的教育教学理念,顺利适应新课改,这就需要各校从实际出发,从实践出发,组织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尤其是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高中,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这个探索显得更为重要、更有实际意义。本文正是处于此目的,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多种方法,通过对陕西六所农村高中校本教研的实施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校本教研开展的因素,并针对农村高中教学研究的特点,提出了改善校本教研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本论文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国内外关于校本教研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界定了“校本”和“校本教研”两个基本概念,综述了校本教研的相关理论成果,为本文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工具。
第四部分,对陕西六所农村高中开展校本教研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从学校及教师对校本教研的态度、校本教研开展的形式和内容、教师的教研行为、校本教研的指导情况、校本教研的效果和开展中遇到的障碍等方面,结合访谈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第五部分,对问卷显示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当前陕西农村高中校本教研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学校和教师对校本教研的理念认识不清,制约了其顺利开展;教师的主体精神、研究能力和群体互动比较欠缺,制约了其深入开展;专业扶持力量不足,限制了其高效开展。分析原因,主观上主要表现为高中教师及教育管者教研意识、能力的不足;客观上则表现为现行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和管理制度的制约以及目前教师工作量与教育研究的矛盾等。
第六部分,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主要从参与研究的不同人员各自的角色和职责入手,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一)在校本教研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教师,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正确的定位、要重新认识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个人反思能力、有开放的心态和与人交流的强烈愿望、还要有科学的研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二)肩负校本教研主要责任的校长,首先要明确新课程的理念,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其次要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实行人性化管理模式,努力营造以学习为中心的校园文化;(三)在校本教研中起引领作用的专业研究人员,要面向实践进行理论研究,并对教师提供专业的咨询和信息,进行适当的指导。最终打通各主体间的鸿沟,使三者成为和谐融洽的研究共同体,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