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20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采访学》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4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较好地用事实说话?
【答案】事实能说话,但怎么把话说好,说得感人,就有艺术上的讲究。从采写角度讲,应注意下述四点:
(1)精选事实。这是较好用事实说话的前提和保证。面对众多事实,记者不能不分主次、事无巨细地端出事实的全过程,而应当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精选出最为典型的事例。
(2)多细节,少议论。用事实说话并不排斥议论,但是,这种议论必须依托于事实,要为事实服务,即通常讲的要成为点睛之笔。要做到这些,议论时就应当注意:①不能多,多了就喧宾夺主; ②不能俗,俗了就为败笔。(3)多解释,少晦涩。采访时常会遇上一些难以弄懂的事物,如专用术语、技术名词、操作程序等,若是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不加任何解释、说明,势必就晦涩难懂,报道就死板,事实就没有很好地说话。此时,责任心强和有经验的记者,总是通过仔细、反复地询问与观察,将这些事物弄懂弄透,然后深入浅出,用受众能够接受的语言叙述,报道就通俗易‘懂,事实就“说话”了。
(4)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这种做法,旨在增强新闻形象性和感染力。不妨再回到真实性要求上去说几句。新闻真实性应当包括两个含义:①事实真实,即“五个W ”和引用的全部材料要准确无误。②形象真实,即对所报道的人物风貌和现场情景等,能有合乎事物本来面目的艺术写照,使新闻做到有神、有形。事实不真实,新闻无生命; 形象不真实,则生命就十枯,没有活力,不能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2. 何谓“隐性采访”,为什么会有这种采访方式?
【答案】(1)隐性采访的含义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力一式对新闻事实(事件)进行采访的一种采访方式。这是一种特殊的采访方式,今天我国新闻界又把这种采访方式通俗地称为“秘密采访”或“暗访”。
(2)隐性采访的必要性
社会情况是复杂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用显性采访的办法不灵,采访对象不仅不会推心置腹地同记者讲真」自话,反而心生疑窦。多了戒备,从而设置种种障碍来对付记者,使记者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在这种时候,隐性采访这种力一式倒灵,能达到了解真实情况的目的。有时候,对某些人或事显性采访和隐性采访两种方式均可用,但隐性采访能更好地了解真实情况,收到更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