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题库(二)14 2017年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题库(三)25 2017年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题库(四)36 2017年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题库(五)47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城镇体系?区域城镇体系的规划有哪些原则?

【答案】(1)城镇体系的含义

城镇体系是指多以城镇为对象,农村多为兼顾,作为区域性规划这是有很大欠缺的、不完整的,不符合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一般的区域发展规划应以该地区的城乡为一个整体,涵盖该地区以某个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等城市为中心,以若干中小城市为中介、与众多中心城镇或小城镇和农村组成的网络、体系。

(2)区域城镇体系的规划原则

①强化城市的中心功能;

②提高各级城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③促进城镇与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④密切城乡联系;

⑤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2. 试述农村合作金融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

【答案】农村合作金融的主要形式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缓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2)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缓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农民与农业工人、农村居民有什么区别?

【答案】(1)农民

农民是指以土地为生、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它既是一个职业概念,又是一个阶级概念,在我国它更是一个身份概念。

(2)农民与农业工人、农村居民的区别

①农民与农业工人

在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农场主和农业工人(雇工)。发达国家的农民终结了。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都相对滞后,农民在国家里还是占多数。

②农民与农村居民

农民与农村居民不能画等号。农村居民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域内的一切社会成员,包括农民和非农人员。非农的农村居民虽然生活环境和农民相同,但有几点不同:

a. 他们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b. 他们受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生活方式带有城市居民的特点;

c. 即使有的“城里人”来农村承包荒山、荒地,或从事养殖业、种植业等。他们与农民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如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都会与本土农民有所不同,并将起影响农民、改变农民的作用。

4. 乡村建设运动有哪些内容和理论?

【答案】(1)乡村建设运动的内容

①兴办教育,培养农村人才。

②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良农业。

③流通金融。

④提倡合作组织,指导农民成立各种(运销)合作社。

⑤办理地方自治,期望还政于民,实行宪政。

⑥建立乡村公共卫生保健制度。

⑦移风易俗。

⑧引发学术研宂,推动农村社会学发展。

(2)乡村建设运动的理论

①晏阳初的“民族再造”思想

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最根本的是人的问题,主张在农村进行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根治中国贫穷落后的愚、贫、弱、私“四大病根”,以达到“民族再造”,强国救国的目的。

②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

1928年,梁漱溟在前人“村治”的基础上提出“乡治”的主张,随后提出“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念源自他的孔子哲学思想和对中国国情特殊性的认识。中国的问题是极严重的文化失调,其表现是社会构造的崩溃,以及政治上的无办法。社会是有机的,要为社会开生机,必须从根(乡村)上开,即重建一套组织系统,并使之与中国社会相配合。

5.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国际合作有什么意义?

【答案】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国际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意义:

(1)国际合作可以为了解中国农村卫生状况与问题,向中国各级政府提供建议,为帮助中国改善农村卫生条件、促进农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2)国际合作可以为研究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为提高卫生实际工作者的决策、管理能力和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水平,以及医学和卫生制度建设做出意义深远的贡献。

6. 为什么要重视农村优抚安置工作?

【答案】优抚安置是对国家和社会有功劳的农村特殊社会成员给予补偿和褒扬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优待、抚恤、安罝三种待遇的总称。

之所以要重视农村优抚安置工作,是因为农村优抚安置是维护国家和民族自身利益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它能够保证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进社会经济繁荣,鼓舞士气,焕发民族精神。

7. 怎样理解和认识贫困?

【答案】贫困是一种状态,指人在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无法获得足够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资源,以至于不能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维持社会文化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准。

贫困可以分为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1)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

①狭义贫困是指经济贫困,反映的是维持生活和生产的最低标准。

②广义贫困是除经济意义上的物质生活条件外,还涉及社会、文化、政治意义上的人际交往、宗教活动和政治参与等方面,即从广泛的经济、社会、文化范围来考察贫困。

(2)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①绝对贫困是“泛指基本生活没有保证,温饱没有解决,简单再生产不能维持或难以维持”。 ②相对贫困指“温饱基本解决,简单再生产能够维持,但低于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水平,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或能力很弱”。

8. 学习农村社会学有什么基本要求?

【答案】学习农村社会学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及其继承人对农民的历史地位与特性,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以及城乡关系都十分重视,有丰富的理论。

(2)要有“以民为本”的理念,以农民的利益为立足点,尊重、相信农民的无限创造力。

(3)要深入田野,从实求知,从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学习,获取知识和才能。

(4)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持续地关注研究农民、农业和农村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新趋势,为促进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贡献知识和建议。

9. 我国农村优抚安置工作有哪些发展?

【答案】优抚安置是对国家和社会有功劳的农村特殊社会成员给予补偿和褒扬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维护国家和民族自身利益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我国农村优抚安置工作有以下一些发展:

(1)保障范围逐步扩大

1950年国家对革命军人、民兵民工、革命工作人员的牺牲、病故、伤亡抚恤做了规定;1980年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