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湘潭大学541艺术概论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阿尔都塞
【答案】阿尔都塞是法国结构主义学者。他将结构主义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用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用于意识形态批评研究; 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一步提出了多兀决定辩证法,或者结构的辩证法。
2. 造型艺术
【答案】造型艺术是艺术形态之一,18世纪德国哲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始用这一名词。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个艺术门类。它是一种再现性艺术,也是一种静态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造型艺术习惯上分为“视觉艺术”和“空间艺术”两种,前者指以绘画、岩画、版画、画像石等表现自然或现实社会以及人的心理活动与想象; 后者多半指建筑艺术与图案纹样、工艺美术制品等。
3. 表现说
【答案】表现说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和艺术本质的学说,它与“模仿说”直接对立。“表现说”形成于20世纪初,创始人为意大利的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在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相互关系中,突出强调艺术家的主体决定性作用,认为艺术作品在本质上是艺术家主体生命意志的表达和外化。同时,表现说认为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而情感的表现就是直觉的表现,是与外在形式无关的心灵活动。克罗齐美学理论的核心论点就是“艺术是直觉”。克罗齐的表现说把艺术和审美作为人类一种最重要的精神活动,着力探寻艺术和审美的独特规律,这对后世美学有着重要启示。
4. 艺术世界
【答案】“艺术世界”是由美国的艺术哲学家丹托最早提出的。著名美学家迪基继承了这一概念,认为“艺术世界”是指艺术品赖以存在的庞大的社会制度。艺术世界同时也是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为艺术接受作出贡献的各种意义上的主体,包括艺术家、艺术理论家、艺术教师、各种艺术机构从业人员等; 二是各种艺术机构,包括美术馆、画廊、音乐厅、电影院、艺术出版社、艺术教育机构等; 三是支配艺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它对艺术接受具有约定俗成的调节、制约作用。
5. 工艺美术
【答案】工艺美术是在生活领域中以功能为前提,通过物质生产手段对材料进行审美加工的一种美的创造,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工艺美术强调制作的手工性特征。它既包括
传统的器物制作,也包括当代的手工制作品。工艺美术在本质特征上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这一双重属性决定了工艺美术的创作原则——实用、经济、美观。
6. 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
【答案】维克多·巴巴纳克是60年代末美国著名设计理论家,他最早提出“设计理论”这一观点,著有《为现实世界的目的》一书。该书明确提出了设计的三个日的:①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富裕国家和阶层服务; ②设计不但应为健康人服务,而且应考虑为残疾人服务; ③设计必须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必须为保护地球服务。巴巴纳克所提出的设计的三个目的反应了现代设计的根本宗旨和本质特征,对美国和世界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书中的诸多观点更被认为是现代设计师进行设计实践必须奉行的准则。
7. 油画
【答案】油画是以亚麻仁油、罂粟油等来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创作的一个画种。其特点是操作自由,有广泛的可变效果,颜色遮盖力较强,能较充分地表现出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
8. 野兽主义艺术
【答案】野兽主义艺术是20世纪初产生于法国的一个美术流派,是西方现代艺术中最早的一个派别,代表人物是马蒂斯。野兽主义追求强烈的主观表现,注意吸收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采用单纯强烈的色和粗犷造型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新样式。野兽主义强调绘画主题的抽象化表现,主张树立新的绘画准则。
二、简答题
9. 艺术的审美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1)艺术审美教育的任务
在进行艺术的审美教育中,培养人们正确而又深刻的美的观念是艺术审美教育的首要任务。
(2)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
①“寓教于乐”
a. “寓教于乐”的提出
“寓教于乐”是由古罗马的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最早提出来的。他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b. “乐”的内涵
第一,“乐”区别于一般所说的那种快乐,而是一种关注、体验艺术作品中的美所感受到的快乐,或者说是一种被物化、客观化的美感而区别于那种纯粹生理上的快感。
第二,“乐”并不仅只是那种肯定意义上的快乐,而且还包括接受像莎士比亚的悲剧、卡夫卡
的小说、勋伯格的音乐、毕加索的绘画,以及蒙克那种表现主义、达利那种超现实主义的作品中的悲痛、神秘、怪诞、恐怖的形式与形象所引起的快乐。
第三,“乐”进一步指在接受艺术作品时,人们获得了新的活动方式和观察世界的新方式,因为人们的生活因这种区别于日常生活的活动方式而富有节奏感和丰富性。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艺术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②潜移默化
“潜移默化”是指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既得到美的享受,义在精神方面得到净化。即艺术的审美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不是通过硬性灌输,也不是通过纪律约束强迫接受获得的,而是艺术作品所包含的美和意义熏陶、感染了接受者的结果。
10.为什么说在艺术系统中,艺术鉴赏与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答案】之所以说在艺术系统中,艺术鉴赏与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原因在于:
(1)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接受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欣赏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
(2)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3)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总之,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这种特性不仅表现在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之中,同样表现在艺术鉴赏之中,它集中表现在鉴赏主体总是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补充丰富,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11.为什么审美情感在艺术创造中起到中介的作用?
【答案】(1)审美情感的定义
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同时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
(2)审美情感是推动艺术创作的中介
审美情感在艺术创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引发艺术家创作冲动的重要因素,而且贯穿于艺术创造的全过程,是推动艺术创作的基本动力和中介。其中介作用具体体现在:
①艺术家以情感为触媒进行审美感知,激发审美想象。
②艺术家情感的性质和强烈的程度往往决定着作品的感情倾向、格调高低。
③艺术家的情感可以激活各种想象和联想的客体材料,使之生发出与主体相契合的情感因素,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总之,由于审美情感的中介作用,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会紧紧相扣,循序渐进,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