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题库

问题:

[单选] 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1,分布容积为5L,静脉注射给药200mg,经过2小时后,体内血药浓度是()

A . 10μg/ml
B . 15μg/ml
C . 20μg/ml
D . 35μg/ml
E . 40μg/ml

关于视杆细胞描述不正确的是()。 光敏度高。 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视敏度高。 能产生感受器电位。 感受弱光刺激。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 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第一阶段凝血过程的凝血因子是()。 Ⅶ。 Ⅴ。 Ⅸ。 Ⅻ。 Ⅷ。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确定点位的测量方法分为()。 血小板黏附率增高常见于()。 心肌梗死。 血管性血友病。 肝硬化。 血小板无力症。 巨大血小板症。 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1,分布容积为5L,静脉注射给药200mg,经过2小时后,体内血药浓度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静脉注射血药动力学方程的计算。静脉注射给药后,注射剂量即为X,即X=200mg,V=5L。初始血药浓度即静脉注射的瞬间血药浓度C=X/V=200mg/5L=40mg/L=40μg/ml。根据公式lgC=(-K/2.303)t+lgC,得lgC=(-0.3465/2.303)×2+lg40=1.3,得C=20μg/ml。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