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854数据结构与计算机组成原理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CPU 输出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为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 )。
A. 并行技术
B. 通道技术
C. 缓冲技术
D. 虚存技术
【答案】C
2. 偏移寻址通过将某个寄存器内容与一个形式地址相加而生成有效地址。下列寻址方式中,不属于偏移寻址方式的是( )。
A. 间接寻址
B. 基址寻址
C. 相对寻址
D. 变址寻址
【答案】A
【解析】在四种不同的寻址方式中,间接寻址按指令的形式地址从主存中取出操作数的有效地址,然后再按此有效地址从主存中读出操作数。其余三种寻址方式可以统称为偏移寻址。
3. 某主机的IP 地址为子网掩码为若该主机向其所在子网发送广播分组,则目的地址可以是( )。 A. B. C. D.
【答案】D 。
【解析】IPv4地址中的特殊地址,直接广播地址,也就是把主机位全部设置为1, 这里77的二进制是子网掩码252的二进制是由此可以看到77的前6位作为子网位,后四
位作为主机位,由此可以知道其广播地址是也就是因此答案是D 。
4. 有两个并发执行的进程P1和P2, 共享初值为1的变量x 。P1对x 加1,P2对x 减1。加1和减1操作的指令序列分别如下所示。
两个操作完成后,2的值( )。
A. 可能为-1或3
B. 只能为1
C. 可能为0、1或2
D. 可能为-1、0、1或2
【答案】C
【解析】这是在数据库中常有的操作。为保证数据的正确,避免产生错误,系统必须保证数据的同步。而保证数据的同步一般采取加锁的方法,让进程P1和P2互斥访问共享变量X 。当然用信号量和P 、V 操作也是可以保证互斥操作,达到数据同步的。本例中,由于没有采取保证数据同步的相应措施,则最后结果就会出现差错。例如,当正常情况下,进程P1和P2先后对x 操作,可以看到x 值的变化为初始的过程,若P2, P1先后操作,则x 值的变化为初始
这是正确的。若考虑一种并发的情况,进程P1和P2先后执行了取数load 的操作,它们得到的x 值均为1,运算后,P1和P2的x 值分别为2和0, 此时要看哪个进程后执行存数store 的操作了,哪个进程后操作,结果就是那个进程的x 值,所以可能的结果为0或2, 加上前面正确的x 值1, 则可能的结果就有3种了。
5. 对如下所示的有向图进行拓扑排序,得到的拓扑序列可能是( )
A.3, 1, 2, 4, 5, 6
B.3, 1, 2, 4, 6, 5
C.3, 1, 4, 2, 5, 6
D.3, 1, 4, 2, 6,
5
【答案】D
【解析】拓扑排序方法如下:
(1)从有向图中选择一个没有前驱(即入度为0)的顶点并且输出它;
(2)从图中删去该顶点,并且删去从该顶点发出的全部有向边;
(3)重复上述两步,直到剩余的网中不再存在没有前趋的顶点为止。
对于此有向图进行拓扑排序所有序列为:3, 1, 4, 6, 2, 5和3, 1, 4, 2, 6, 5。所以选D
6. 下列选项中,不可能是快速排序第2趟排序结果的是( )
A.2, 3, 5, 4, 6, 7, 9
B.2, 7, 5, 6, 4, 3, 9
C.3, 2, 5, 4, 7, 6, 9
D.4, 2, 3, 5, 7, 6, 9
【答案】C
【解析】对于快速排序,每一趟都会使一个元素位于有序时的位置,而有序序列为2, 3, 4, 5, 6, 7, 9, 与C 进行对比,只有9位于它有序的时候的位置,显然不是第二趟快速排序的结果
7. 某数在计算机中用8421BCD 码表示为011110001001,其真值为( )。
A.789
B.789H
C.1929
D.11110001001B
【答案】A
8. 在一株高度为2的5阶B 树中,所含关键字的个数最少是( )
A.5
B.7
C.8
D.14
【答案】A
【解析】根据B 树的定义可知,跟结点最少含有个关键字,高度为2的阶B 树最少有(5-1)+1=5个关键字,其中根节点含有(5-1)个关键字,第2层结点含有1关键字。
9. 32位浮点数格式中,符号位为1位,阶码为8位, 尾数为23位。则它所能表示的最大规格化正数为( )。 A.
B.
C.
D.
【答案】A
10.用户程序发出磁盘请求后,系统的正确处理流程是( )。
A. 用户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中断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
B. 用户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
C. 用户程序—设备驱动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中断处理程序
D. 用户程序—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
【答案】B
【解析】对于一次设备的调用,操作系统为用户准备了系统调用的接口,当用户使用设备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