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815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2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社论时评化”的历史过程。

【答案】“社论时评化”的历史过程如下:

(1)社论经历过一个发展变化的历程。这个历程与整个新闻界的发展历史相关,表现为由“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的变化,并最终体现为选题的新闻性。

(2)我国近代早期报纸上的议论性文章,基本上是古代论说文的形态,长篇大套,从头说起,没有新闻因素,尤其是没有新闻事件性因素。这个时期可以称作“论说”时代。这些论说性的文章,在中国近代变革思潮的背景中,起到推动思想解放的作用。但这种形式本身,并不具有新闻评论的特点,也不能实现广泛的传播与大众阅读。

(3)梁启超在1899年第26册的《清议报》上创设“国闻短评”,出现与我国早期报刊盛行的长篇“论说”截然不同的言论体裁。

1903年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在改版后的“批评门”中正式创设“时评”栏日。梁启超1904年在国内主持创办了《时报》,在国内新闻界又扩大了这种文体的影响。以“时评”作为标志的中国现代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逐渐确立下来。

(4)时评产生之后,由于其就事论事的特征和短评特征,与当时的社论形式特征相距较大,因此别立一体,刊于社论之后。但时评这种后起的文体由于符合新闻传播规律,逐渐浸入社论,那种“泛论原理原则”的政论性社论逐渐消退。

2. 很多新闻评析都是针对在各种新闻奖评选中获奖的新闻作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案】选择新闻评析对象应遵循下面几种价值判断标准:(1)信息价值判断标准信息价值判断标准立足于新闻作品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是新闻作品传播信息与受众信息需要的统一。众所周知,新闻有两大功能,一是传播信息,二是引导舆论。新闻作品作为新闻的载体,为新闻两大功能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信息价值判断标准要求我们在选择新闻评析对象时,应选取那些重要的、时效性强的、信息价值大的新闻作品予以评析。把握这一标准衡量新闻作品,首先,要看作品所传播的信息是否为多数人所密切关注,是否与多数人利害枚关,是否与人民群众关系重大,是否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具有重大影响,是否会对全局产生积极作用等。信息价值越大的新闻作品,越值得评

第 1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