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6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10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14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18
一、简答题
1. 请指出以下各项交易是否能计入我国的GDP ; 如果能,请说明其分别是GDP 中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中的哪一部分; 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
(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
【答案】(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不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GD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消费者购买的这台二手海信电视机在生产时己计入当年GDP ,不能再计入当期GDP 。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不能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厂房、设备或存货的行为。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需要计入我国的GDP ,属于库存投资的增加,应计入投资部分。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需要计入我国的GDP ,是GDP 中净出口的一部分。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并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计入GDP 。
2. 什么是货币需求? 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答案】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人们在一定时期可以各种形式拥有其有限的财富,他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多些,则以其他形式(如实物资产及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拥有的财富就会少此。拥有其他形式的资产会带来收益,而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通常不会带来收益(比方说1万元钱放在手中哪怕10年也仍只是1万元)。人们宁可把不能生息的货币贮存在手边,也不把货币换成能带来收入的资产,按凯恩斯的观点,是出于以下几种动机:
(1)对货币的交易需求,指家庭或厂商为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人们收入和支出的非同步性。如果收入和支出时间是完全同步的,那么就不会需要留有闲置的货币。如人们的货币收入通常是按月、按季甚至按年获得的,但支出都是经常不断的,这就产生了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2)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指人们为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如人们为应付疾病、工伤事故和其他不测事变而需要留些货币在身边。
(3)投机性需求,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结构所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例如,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会上升时,需要及时买进债券,以便以后卖出时得到收益,这样就产生了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3. 根据储蓄与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请解释为什么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会使人们的消费倾向更加稳定?
【答案】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与绝对收入假说不同的是,生命周期消费理沦认为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还会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
按照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观点,由于人们追求稳定的生活方式,从而在人的一生中消费倾向是不稳定的。具体而言,年轻时和年老时,消费倾向较高; 壮年时和中年时,消费倾向较低。
一个社会中,当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即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时,人们就会减少他在工作期的储蓄,增加消费。这样就不会出现中年时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存钱防老的状况,人们的平均消费水平就会提高,人们一生的消费倾向将变得更加稳定。相反,如果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们就会为了以后的生活考虑减少当期的消费、增加储蓄,从而平均消费倾向就会降低,人们的消费倾向就会因为没有保障而变得不稳定。
二、论述题
4. 简述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在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上观点的主要差异。
【答案】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始于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对1861--1957年间英国的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后被经济学家用通货膨胀率代之)之间的统计关系的研究。通过这项研究,菲利普斯发现,货币工资变动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此消彼长的非线性反向变动关系,即失业率较低的时候,货币工资上涨较快; 在失业率较高的时候,货币工资上涨得较慢。然而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在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存在差异。
(1)凯恩斯主义关于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而通货膨胀则是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之后,由于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而产生的,因此,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时发生:与失业相伴随的通货膨胀率应当为零; 而与通货膨胀率相伴随的失业率应当为零。
(2)货币主义关于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上观点
以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为代表的货币主义,以适应性预期和自然失业率为分析工具,部分地否定了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货币工资增长率或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相互替代的反向变动关系。
他们认为,只有在短期内,货币工资增长率或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才存在相互替代的反向变动关系; 而在长期内,这种反向变动的相互替代关系并不存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是互不相关的,失业率总是保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而与通货膨胀率无关,因此长期失业率或称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与通货膨胀率无关的垂线。
(3)理性预期学派关于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的观点
理性预期学派通过理性预期理论全面地否定了菲利普斯曲线理论,认为菲利普斯曲线不仅在长期内不存在,而且在短期内也不存在。
这是因为,人们在对通货膨胀进行预期时,会充分掌握和利用各种信息,来预测未来通货膨胀的变动率。因此,除去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以外,如战争、天灾人祸等,人们能够对未来将要发生的通货膨胀率做出准确的判断,形成理性预期。正因为如此,人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将完全不受政府政策的干扰,而会根据他们的理性预期做出合乎理性的选择。
例如,当政府为降低失业率而实施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时,由于人们己经掌握了这一信息,并且可以确切地预期到这一政策将会引起的通货膨胀率,因此他们在进行经济决策,如对劳动力的供求进行决策时,就会事先考虑这一通货膨胀因素,这样,尽管财政、货币政策作用的结果会使一般物价水平上涨,但商品的相对价格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工人和雇主对劳动力的供求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从而失业率也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这意味着,不仅在长期内,即使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也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或者说,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失业率曲线,即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与通货膨胀率无关而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垂线。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当局的政策选择只有一个:使货币供给增长率保持为某一常数,即放弃对经济目标的控制。
5. LM 曲线有哪三个区域? 在这三个区域,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有什么不同? 这三个区域分别与什么样的经济状况相对应?
【答案】(1)LM 曲线的三个区域
LM 曲线上的三个区域分别指LM 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向右上方的倾斜线和垂直线三个阶段。LM 曲线这三个区域被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