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量变与质变
【答案】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1)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就开始形成,在两次大战期间得到一定的发展。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现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广泛而迅速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结果。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
(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2)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
(4)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3. 劳动的二重性
【答案】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力一面;
②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4. 相对静止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承认物质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状态。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与平衡的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况:其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其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即从事物本身来看,事物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性质,仍然处十不显著的量变阶段而没有变成别的事物,暂时显现为静止状态。
5. 资本的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并通过价值构成表现出来。为了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能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的有机构成,它的公式是:C :V o
6. 上层建筑
【答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具体是:
①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②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 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二、简答题
7.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哪些表现? 如何认识其变化的原因?
【答案】(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的表现主要有: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它体现了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资
本主义所有制经过这些形式的演变,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②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制度; 终身雇佣制度; 职工持股计划; 社会福利制度。当代西力一国家在分配领域的这些变化,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于其分配关系的新调整,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由此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③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是:传统的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己经发生很大变化; 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实现了从传统劳动方式向现代劳动方式的转变。
④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它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变化,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
⑤政治制度的变化。主要表现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 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口益扩大,成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①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a.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b.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c.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卞义产生了一定影响:d. 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的实质:
a. 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b.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化的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 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否认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
8. 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你怎么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
【答案】资本主义必然为更加美好的社会制度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资本主义制度目前还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因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发展史己经证明,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取代旧的社会经济制度,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