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病学专业知识题库>病毒感染题库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患者男性,20岁,乏力、纳差5天,尿黄3天,查巩膜黄染,肝肋下1cm,脾肋下未及,ALT1250U/L,抗HBs(+),抗HAVIgM(+),3年前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已愈。该患者最应诊断为()

A . 急性黄疸型肝炎甲、乙重叠感染
B . 急性黄疸型肝炎甲、乙同时感染
C . 慢性乙型肝炎
D . 急性黄疸型肝炎甲型
E . 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发热的一般规律是() 发热期全身症状最重。 发热与全身症状无关。 发热后期或热退后全身全症状减轻。 发热后期或热退后全身症状加重。 发热期一般持续1周以上。 骨关节炎() 老年人初发单关节炎,尤其膝受累时,白天活动多加重,X线示膝关节有骨赘形成,骨缘唇样变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无强直。 中年初发膝关节疼痛剧烈,发热和压痛伴运动受限。 中年突发脚踝关节或脚趾,手臂、手指关节处疼痛、肿胀、发红,伴有剧烈疼痛。显微镜下发现患处组织内有松针状尿酸盐沉淀。 老年人初发单关节炎,尤其膝受累时,关节液检查可见有焦磷酸盐结晶,X线检查有软骨钙化。 中年初发掌指、腕、近端指间关节痛,并有晨僵、类风湿因子阳性,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最基本、最常见病理变化是() 全身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广泛性损伤使其通透性增加。 病毒直接损伤微血管及淋巴管内皮细胞。 小血管及血管周围明显炎症细胞浸润。 内脏血管微血栓形成。 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 产妇,24岁,产前检查HBsAg(+),HBeAg(+),为阻断母婴传播最有效的措施是() 人工喂养新生儿。 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HbIG。 尽快洗净新生儿皮肤上的血污和羊水。 新生儿避免与母亲接触。 母亲注射HbIG。 男性,50岁,肝硬化病史,早餐进食2个鸡蛋后,出现计数障碍,血氨检测升高,最可能并发() 低血糖。 高渗性昏迷。 脑出血。 脑栓塞。 肝性脑病。 患者男性,20岁,乏力、纳差5天,尿黄3天,查巩膜黄染,肝肋下1cm,脾肋下未及,ALT1250U/L,抗HBs(+),抗HAVIgM(+),3年前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已愈。该患者最应诊断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